尿毒症的病因有很多,在临床上有一部分尿毒症患者有过长期服用镇痛剂的经历,俗称止疼药,那么止疼药跟肾病有什么关系呢,今天小编来带大家了解-镇痛剂肾病!
(一)发病原因
由于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痛,痛经等疾病而长期滥用止痛药物所致止痛药成瘾,当服用止痛药和非甾体类抗炎药数年至数十年,累积量超过1~2kg时,即可患病,累积量超过6kg者肾脏受累可达50%~80%。
(二)发病机制
镇痛剂肾病发病机制主要是复方镇痛药中部分成分如乙酰氨基酚在肾髓质中堆积,并在由细胞色素P-系统参与的代谢过程中生成过多的活性氧成分,同时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镇痛药的前述生物化学效应可导致以下变化:
1.肾血流量减少止痛药作为前列腺素合成酶(环氧化酶)抑制剂,它可使肾脏合成前列腺素减少,肾小血管收缩,尤以髓质的小血管收缩为甚,引起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肾缺血性肾乳头坏死。
2.对肾小管的直接毒性作用长期大剂量服用止痛药,可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酶的活动,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直接产生毒性作用。
3.过敏反应服用止痛药可能会引起肾组织的局部过敏反应,从而导致肾损害。
4.肾小血管硬化止痛药可引起肾髓质的小血管硬化,可能导致肾乳头坏死,本病慢性间质性肾炎的皮质病变,继发于髓质坏死区小管的阻塞,在部分病例可不依赖于肾乳头坏死,细胞程序死亡(apoptosis)可能参与本病慢性间质性肾炎的发生。
肾病大多呈慢性发展,如果得不到合适的治疗,越往后病情越严重,最终发展成尿毒症。肾病患者可通过尿液检查早期发现异常,但大众对尿检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尿检应成为日常体检的常规项目,出现以下症状时更应做肾脏检查:小便次数增加,尿频、尿急、尿痛;小便带血;小便泡沫多;眼皮、下肢浮肿;尿量异常,腰腹疼痛,夜尿增加。
如果以上症状都没有被早期发现,那么持续下去就会发展成尿毒症,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重视!
小编在此也提醒大家,任医院及时诊治,对症用药,不要自己在家乱吃止疼药,延误病情的同时,还对肾脏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害,切记!!!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