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某说:世界上,每个人惧怕什么是不完全一样的。但有一样大抵都怕,那就是病。在这些病里,如果可以选择,肾脏病至少也不是人们想要的那种。。。。。。。假如我们能了解肾,了解肾脏病,那么就可以改变一些东西,从而使事物朝着有利于我们健康的方向发展。 医院皮肤科医生R.EADY,年在埃及旅游时不幸因恶性高血压导致尿毒症,先后接受血透治疗及肾移植治疗,迄今已生存50年。他一直工作,并结婚生子,创造了现代医学神话。替代治疗的时机何时开始肾替代治疗,须根据原发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患者的家庭经济条件综合决定。目前国际上肾脏病专家们公认的最佳方案是,当慢性肾脏病处于CKD4期时,患者应接受有关肾替代治疗知识的宣教,了解各种肾替代治疗的优缺点,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选择今后将要接受的肾替代治疗方法,并进行适当的准备工作。当慢性肾脏病处于CKD5期,即尿毒症期时,肾科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各种因素,包括原发病、并发症、尿毒症症状、营养状况、血管条件、血压及血糖控制情况、既往手术史、年龄、经济情况、医疗条件等,决定何时、采用何种方法开始肾替代治疗。从病因看,以肾间质损害为主的患者,即使血肌酐达~微摩/升,但如果患者每天尿量正常,无明显的水钠潴留和高血钾等危险,则往往可以延迟透析。严重高血压、糖尿病、高龄患者,则宜尽早透析。有时尽管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并不高,但临床表现重(嗜睡、抽搐、恶心、呕吐、出血倾向、严重酸中毒、高度水肿、心力衰竭),也应早期透析。经常会有些患者,已经进入尿毒症期了,但却一直拖延,不愿意接受透析治疗,总担心透析副作用、费用等。很多患者还会寄希望于中医中药治疗能"治愈冶尿毒症,摆脱透析"。其实,透析就是代替肾工作,当患者进入尿毒症期时,患者的肾损坏已超过90%。如果这时一直拖延而不进行替代治疗,那么毒素潴留在体内,会给其他脏器带来不可逆的损害,如损害心脏、消化系统、骨骼、血液系统等,甚至会危及生命。对于真正的终末期肾脏病(尿毒症),目前并没有"神丹妙药"可以修复肾,进而逆转病情,所以,适时进行肾替代治疗,帮助肾清除机体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的尿毒症毒素,控制毒素在体内的过度蓄积,是避免或减轻肾外其他重要脏器损害的最有效措施,也是保证尿毒症患者"活得长、活得好"的前提。肾替代治疗方式的选择肾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尽管与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相比,肾移植可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但由于肾源的匮乏,大多数患者不得不先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二者均是有效的肾替代治疗方式。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疗效相近,但各有其优缺点。肾替代治疗方式的选择要考虑到患者的生活方式、爱好、倾向性以及他们执行与处理特殊治疗的能力,从而提高接受肾替代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肾移植是首选治疗方法。腹膜透析可让患者更为自由地进行他们日常进行的活动,包括旅游、工作和接受教育。相反,血液透析由于治疗时间较短、患者主动参与较少,因而为另一些患者接受。尿毒症患者张先生是公司文员,平时工作“朝九晚五”,工作强度也不大。咨询医生后选择了腹膜透析,每天早、中、晚各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进行腹膜透析,既治疗了尿毒症,对工作又没有太大的影响,还能与家人、朋友一起旅游。尿毒症患者李大爷,由于脑梗死,行动不便。好在老伴身体尚可,又请了一个长期照顾自己的保姆,经过培训,老伴、保姆都学会了腹膜透析的操作,因此也选择了腹膜透析,这样就可以在家接受治疗了。尿毒症患者赵大妈,生活能自理,经过考虑后选择了血液透析。她觉得,自己在家每天做3~4次腹膜透析、记录相关数据,医院做相关检查、随访,挺麻烦,医院血液透析3次,每次医生安排好治疗方案、护士负责操作,自己不要费心记录各种数据,透析时还可以与其他患者聊天,血液透析比腹膜透析更适合自己。肾替代治疗前的准备慢性肾衰竭无论在尿毒症期还是尿毒症前期都必须进行一体化治疗,不可忽视内科医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剂和低蛋白饮食等方法积极预防疾病向尿毒症进展的重要性。同时应及时治疗或预防贫血、高血压、酸中毒、电解质失衡、营养不良和骨骼营养障碍等并发症。这些工作对于保证肾移植最大成功率、提高移植和透析的长期成活率,都是极为关键的因素。肾移植不仅要考虑最佳治疗时机,还要考虑到供者配型问题等。目前认为移植前透析时间应尽可能短,过度延长移植前透析时间可加重慢性疾病和增加多种并发症,特别是居透析患者死亡原因之首的心脑血管并发症,还可增加丙肝病毒感染。 对某一尿毒症患者而言,建立腹膜透析通路还是血液透析通路,对选择透析方式有重要影响。对于可能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患者,应当注意保护其肢体静脉,需要输液时应使用手背静脉,尽量避免使用上肢、前臂的静脉。当患者预计半年到1年内需要血液透析治疗或肾小球滤过率25毫升/分、血肌酐微摩/升时,就应当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否则,需要透析时须中心静脉插管(一般首选颈内静脉临时置管),不仅患者要多受罪、多花钱,还可能导致颈内静脉狭窄,影响同侧肢体动静脉内瘘的建立。全文引自刘志红院士主编、刘章锁教授执行主编、全国各地教授共同执笔所著的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科普系列丛书,请引用或转载时注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