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的回忆
作者:龚威(安化县广播电视台)
扶贫三年,实属不易,笔之所至,为心之所想,实为杂记。
当看到“我的扶贫故事”这个题目时,时间仿佛在倒带,年电视台党组书记王煜辉的讲话,又在我的耳边响起:“龚威,经台党组研究决定,对你的工作进行调整,你到东坪镇大湖村担任扶贫队长兼任大湖村第一书记。”我还记得当时自己懵懂的状态,在无意识中接受了组织的任务。在这之前,我没有任何的农村工作经验,对于扶贫仅仅是知道习主席对全世界的庄严承诺,怀着忐忑的心情进入东坪镇大湖村。
大湖村位于东坪镇的东北部,距县城27公里,东邻本镇柳坪村,西连本镇任坪村,南临马渡村,北与桃源县沙坪镇,牯牛山乡相接。由原水竹,大湖,菊明,梅力,苏元五个自然村合并而成,47个村民小组,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总面积42.5平方公里,全村共有茶叶基地亩,林地亩,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农业生产及外出务工。
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现在想起来,多亏有一群人,欧阳纯岩,廖刚言,封水红等村干部、黄志飞、廖益新等可爱可亲的群众,用大山质朴的心接纳了我,让我用想不到的短时间融入了大湖村。记得扶贫工作开展的第一件事,就是大湖村梅溪片区易地搬迁集中安置项目,26亩田土、11栋民房的征拆。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面对征拆户的漫话和吵闹,我一筹莫展,项目发改已立项,开工在即,面对安置户期盼的眼神,我陷入了沉思,协同镇扶贫站和村支两委一次次的召集屋主开会,一户一户的上门交流,讲政策谈发展,描叙规划蓝图,一个星期的重复工作,廖稳康第一个在征收合同上签字,他说:“龚书记你不是大湖坪的人,我们这里修房子安置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不签字都对不起你的付出。”打开了第一道防线,短短三天之内,房屋田地全部征收到位,省建工集团建设者进场了,在机器轰鸣声中,40套集中安置房拔地而起,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搬进了新家,看到他们脸上露出的笑容,我也笑了。
大湖村是省级贫困村,除了有县派扶贫工作队,同时有来自方正证券的挂职副县长李磊为联村领导,当与他第一次见面就汇报了整村情况,大湖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资金缺口大,他的支持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大湖学校校舍的整改,安全隐患的排查,村便民广场的硬化,50万元的现金从方正证券慈善基金会下拔到了大湖村,电视台捐建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也完工了,周边的群众满意了,我的工作也好开展了。
在扶贫路上,有这样一位兄长,在我迷茫时,他适时指引我前进的方向,在我面对困难时,他站在身后让挺起胸膛大胆工作。当我被村民漫骂备感委屈时,他告诉我笑着面对,他就是市派扶贫工作队员益阳市法制办叶青,天的共同生活,他的言行是我学习的榜样,是他起草了大湖村公路承包合同,是他凌晨1点叫我起床,共同守在操场硬化施工现场,是他机智化解群众上访,也是他陪着我守在火炉边等待迎检,也是他与我在大湖村一呆就是27天不归家,他是我扶贫路上的良师益友。
扶贫有很多故事,大湖村社情民意复杂,舆情信访较多,记得我曾在大雪纷飞的半夜,在已经结冰的路上,开车到稳控对象家中,也曾在正月十一与县公安局民警和镇综治办干部一起开车赶赴岳阳,在岳阳火车和汽车站步行查找越级上访对象,也曾连续一个星期每天早上六点半被群众喊醒,只是为了和我说扶贫的不公,确实不患寡而患不均,国家好的扶贫政策是点对点到建档立卡贫困户,政策的落实让其它群众的“红眼病”爆发了,诸多矛盾的积累,在大湖村形成了不正常的高压态势,从年7月开始,我同镇驻村干部闵亮村干部走遍了大湖村47个村民小组,32场屋场会的召开,不同的人相同的程序,一次次讲解国家政策,从年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确认到贫困户的脱贫,从村容村貌的变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到整村产业发展的规划,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多次凌晨还在屋场上倾听群众的诉求,当镇综治办告诉我大湖村出现了零信访,我记得那时的感觉就是单纯的高兴。
三年扶贫路上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年年连续两年被县评为扶贫先进个人,但愧疚的是对父母对妻儿陪伴时间太少,最后我想用我儿子写给我的一封信做为我扶贫故事的结束语。
此文章获得“我的扶贫故事”三等奖我的扶贫梦:让美丽绽放
作者:夏刚强(安化县林业局)
一生做过许多梦,学生时代想金榜题名,走出校门想鲤鱼跳龙门,走上工作岗位想出类拔萃……一路走来一路回眸,这梦如十五月儿还真一个个圆了:五大生、林业局机关工作、连续十三年评为优岗……美梦竟成真,已届知天命之年,人生本该足矣,黄梁之梦也该休矣!然而,年在扶贫攻坚的路上我忘却了自大之我再次做起了新梦。
(一)追梦受命
记得是去年7月上旬星期六,我正在果园指导技术,忽接局领导来电,说派我到村级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支书,舞文弄墨惯了的我接电非常犹豫,女儿虽己上大学,但妻子身体不好,精神抑郁,我这一去,是否会加重妻子病情,或毁了家庭?我在电话中沉默片刻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担心,请求领导能否替换人选……“你有多年办公室工作经验,写作不求人,还有农业技术特长,扶贫工作需要你这样的人,你是局不二人选″领导充满肯定地说。的确,我这一生就干了二件事,8小时之内坐办公室爬格子,8小时之外野外爬果园。十多年来,自掏腰包引进过上百个新品种试栽,在全国水果帮中己是"五袋长老"了,手中正握着许多新品和新思路无法推广实施,扶贫不正是让自己的成果得以迅速转化千载难逢的机会吗!前半生为领导服务,后辈子为群众服务,这一生可谓完美之极啊!念头一闪,我欣然受命,成了扶贫路上千千万万的一分子。
(二)编梦谋局
初来锡潭,村委崭新的办公楼和气势恢宏的永锡桥没有吸引我的眼球,而是其旁一望无垠的残茶和荒草让我感到有股莫名的痛惜,这是我上任第一天最深刻的感触。
锡潭村地处江南麻溪河上游,由二村合一而成,16个村民小组,千六百八十人,万七千五百亩村域,有贫困户77户人。
8月份,在村领导的陪同下,我走完了全村的贫困户,同时还深入非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虽然大部分家庭吃穿不愁、住房有保障,但也算不上富裕,特别是白马山上,交通闭塞,自然条件恶劣,产业基础薄弱,过去靠山吃山的竹木产业,现在已不复存在,在家的农户无处着力,收入微簿,改变现状唯有发展自身产业。
其实,锡潭的自然资源是丰富的,始建于清代,有着年历史闻名遐尔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永锡古桥座落在锡潭村,每天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观桥。
此外,锡潭还有余米保存完好的古道青石板路静卧在永锡古桥至彭家湾的亩良田的荒草中;有余米的白马幽溪蕴藏着丰富的冰碛岩,有的重达10吨以上;还有多处散落的合抱古木与碗口粗藤缠绵厮守的植物景观记载着锡潭古老的日月年轮
还有永锡桥下滚水坝隆隆的飞沫,牛角冲一隘关幽景的寂野、白马山数里入青云渺群峰的壮阔,溪潭涧瀑水之靓,巨石陡崖岩之奇,无不孕蕴臧着旅游观赏价值,锡潭在我心中可谓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乡野红颜,是一张可描可绘宏伟蓝图的白纸,是一方尚未开发的处女地。这踏破铁鞋无觅处的自然优势让我这个己知天命之人又按耐不住干事创业的强烈冲动。
初来咋到时,我一边走访,一边对锡潭的土壤、气候进行了查料考证,并与村委委员、种果能手陈华胜对发展观光果园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探讨,与村委一班人交换了意见,最后确定了"龙头带头,以桥为媒,以花为引,以果为业,农旅结合"的总体发展思路。
全力打造一个"农业直采水果超市"和一个规模杨梅产业基地。用商超的管理模式经营,统一布局,统一技术,统一销售。杨梅产业拟建一个亩的展示"梅园",再带领群众从山脚低海拨向白马高海拨发展,拉长采摘期,在安化打造一个品种最优,釆季最长,规模最大的杨梅产业基地。
将园区千米石板路恢复,将冰碛岩沟开发,逐步推景造势,完善吃、住、玩配套服务,让农旅产业茁壮成长成为今后能挑起锡潭明天的致富产业。
(三)筑梦夯基
说一千,道一万,二横一竖才是干。要启动长远发展目标,摆在面前有二大困难:一是亩残茶荒地目前还在39铺手中,对方是否愿意退出?退出又要多少补偿金?二是谁来接盘当龙头?这二个问题在许多人看来是很难在短期内做到的事。但为了在扶贫工作中能扶出实效,尽快实现自己的构想,8月上旬我就安排扶贫产业专干也是上届老支书彭铁刚同志与39铺商谈,并授意在商谈中必须坚持村委提出的二个条件:一是由39铺继续经营,但不准荒芜;二是找到下家退租,适当补偿。同时,我们也积极主动地寻找能够接盘的合适单位。俗话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通过近二个月的运作,我们的想法和区位优势得到了湖南科源集团公司的青睐,愿意转租并带领锡潭村进行农旅开发,10月19日,锡潭村、科源公司、39铺三方负责人在村委办公楼签下了转租协议,顺利拉开了锡潭农旅开发序幕。
在观光采摘园品种设计上,我把杨梅、桃、桔三大品系作为重点,其它品种为辅,花卉以食用观赏兼备的黄花为主,把品种花果按季节巧妙融合,二月李花开观光摘春见,三、四月桃、梨花开摘大雅,五月桔花开摘青见桔橙,6月杨梅、早桃上市时,可赏满园黄花。
同时在果园还设计一条南北走向集机耕和采摘观光于一体的道路,道路二旁配置并拉通沟渠,畅通排水。
为解轻资金压力,我与村委一班人还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并得到了县发改局的支持,为我村农旅发展解决了40万元的高标准农回奖补资金,解决了机耕路和排水渠修建的资金压力。6月份我们又把握了农粮局在江南集中实施农田保护设施项目的机遇,有望将河堤恢复加固,届时锡潭的面貌会焕然一新。
至目前止,农旅项目推进顺利,已栽下和假植了桃、梨、杨梅、柑桔等各种苗木近7千株,下半年园区果园会全部定植到位。机耕道也正在建设中,预计8月底可全面完成。
扶贫基础工作扎实有效。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健康扶贫、危房改造、易地搬迁工作全部落实到位,白马二条公路和锡潭大桥硬化工程去年也圆满完成,群众满意度甚高。
扶贫工作明年即将结束,但我的梦还会继续放飞,让梦想成真,让美丽绽放,去造福锡潭一方百姓吧!
此文章获得“我的扶贫故事”三等奖
来源/安化发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