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保贡茶
安化作为贡茶之乡,名不虚传。清道光年间,安化天尖茶成为皇室贡品,而安化贡茶的历史绝不是从这里开始书写的,而要追溯到六百多年前的明朝。
背景资料:
“我国贡茶起源于西周,贡茶制度真正形成始于唐朝,宋代沿袭了唐代的贡茶制度,至明朝,明太祖朱元璋罢造既劳民又耗国力的“龙凤团茶”,“唯采芽以进”。这一举措,把我国唐代炙烤煮饮饼茶法改革为直接冲泡散条茶“一沦而啜”法,客观上把我国造茶法、品饮法推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湖广地区历来是贡茶产区之一,位于湘中偏北山区的茶乡安化,在明朝时,茶叶加工生产也进入了鼎盛时期。明万历廿五年(年),朝廷将安化黑茶钦定为官茶,以“贮边易马”。此后安化黑茶迅速成为西北边销茶市场的主流,“陕甘两省茶商,领引采办官茶。在此之前,安化优质绿茶产区的芽茶也早已成为朝廷钦定的贡茶。
据说,年,朱元璋打下天下不久,把宋代“芙蓉仙茶”的核心产地,即从芙蓉山发源的九渡水、龙溪水、大桥水流域与洢水(史称仙溪)交汇处为中心的区域,定为朝廷贡茶的采摘地。这就是九渡水、龙溪、仙溪、大桥等四保,史称“四保贡茶”。
对于这段历史,明嘉靖年间的《安化县志》有记载:
“明洪武24年(公元年),朝廷额派贡茶,安化每岁“贡芽茶”22斤,当时由里长去办,直接送往京城(南京)。每岁谷雨前,在大桥,仙溪,九渡水,龙溪“四保”监督采制,由县发价承领,向产户收购生叶,每斤定铜钱文,户首纳办,由县署工科经手纳送,每斤以16两为定。在“四保”采制的“芽茶”史称“四保贡茶”。
原安化县政协主席县茶业协会会长伍湘安:“当时的保当于村的概念,或者“组”的概念,就是这个意思。(这个记载也没明确讲贡茶是贡的什么茶,您觉得应该是什么茶?)绿茶。肯定是绿茶。绿芽茶。那个时候朝廷皇帝饮用的茶都是绿茶。而且是很嫩的茶,因为只有嫩的才珍贵,采摘也不容易,劳动强度也大。这么一芽一叶是最珍贵的茶。(除了当时皇上的饮用习惯以外,还有什么原因让您断定这个一定是绿茶?)因为前乡过去是生产绿茶,历史上的传统绿茶加工地。定为贡茶后,县里来领办,定价给老百姓,定了价以后就通过保,或者里发动群众去采摘,按照标准去采摘,按照加工的技术,制作成绿茶标准,再上交。
据文献记载,明朝贡茶分为地方府县进贡,太监进贡,士官进贡,其中,地方府县向朝廷进贡的茶叶是明代贡茶最主要的部分。地方府县交纳的贡茶分为礼部征收转交光禄寺和互补征收转交内府库。
据悉,为了加强对贡茶山的管理,更为了新采制作的“安化芽尖”能快速运到京城,明朝政府还把唐朝、宋朝修的益阳县城至安化县城的官道——宝安益大道,进行了改造加宽。在官道穿越现桃江县浮邱山的穿天坳,将那儿原来的私人客栈,改成了官方驿站,养了传递官方文件和跑运贡茶的马匹。明制岁编马80匹,清初定马63匹,册设长养排夫名。因此,安化至益阳和长沙的茶马古道,借贡茶的大势,兴盛了几百年。
关于“四保贡茶”的贡茶史到底延续了多久,现在还没有准确的数字,但是,从清代同治年间的县志所记和后发现的茶叶禁碑来看,“四保贡茶”的贡茶史至少延续到了清朝咸丰年间,近五百年。还有研究者认为,“四保贡茶”创造了中国贡茶史上的几个神话:
神话之一是:新的贡茶不断出现,“四保贡茶”不受冲击。康熙南巡发现了碧螺春,乾隆南巡发现了龙井茶,后来发现了君山茶,这些茶红极一时的时候,“四保贡茶”仍然是朝廷贡茶之选。康熙年间的安化县志记载贡茶之量仍是:本邑芽茶贰十贰觔(通斤)。
神话之二是:让芙蓉仙茶即“四保贡茶”的品种,遍布湖南省的产茶县。年,《湖南省茶产概况调查报告书》说,湖南省51个产茶县,绝大部分县有安化茶树品种。这与明朝朱元璋洪武年在安化点了四保贡茶,以致五百多年来,外县崇尚安化茶,纷纷来引进其地品种有重要关系。
神话之三是:朝代变了,贡茶形制不变。满族从北方过来,建立清朝,因为是北方少数民族,对前朝和中原的东西,推翻的很多。但在贡茶的挑选上,与明朝相比有许多改变,唯一“无需更改”,完全沿袭明代要求的,就是武夷山的贡茶和安化芙蓉山脉仙溪镇的“四保贡茶”。
?
“四保贡茶”让仙溪镇成为远近闻名的贡茶之乡,也让不少学者慕名而来,年的7月,年过八旬的当代黑茶泰斗、湖南农大博士生导师施兆鹏和湖南农大黄建安、萧力争等教授,来到仙溪,登上芙蓉山。施老更是欣然提笔,为仙溪镇政府和芙蓉山茶农题写“贡茶之乡—仙溪镇”和“芙蓉茶叶、大有可为”等几幅墨宝;勉励当地大力发展茶产业。在历史的触动和学者的感召下,仙溪镇的茶产业展现出蓬勃生机,对“四保贡茶”历史文化的保护和挖掘工作也在不断进行中。
在安化县仙溪镇还保存了一块清代咸丰年间的石碑,此碑为贡茶产区多位茶农联合树立。大意是,划定采茶的界限。说明此处横至哪里,东到哪里,是我保边界线,相邻之保采摘贡茶,不要翻越界线采摘,特立碑分界,以杜后患。据此石碑可以推测,当时,四保贡茶的采摘地域,已经向九渡水、大桥、仙溪等四周扩展。但为了获得好的原料,周边有贡茶资格的里或保,还是经常跑到九渡水保这个核心区域来采茶,引起了“四保人民”的不满。因此竖碑以说明。
“香”、“甜”、“醇”是芙蓉山系茶最为显著的特点,苦涩味趋轻。细细品茗,甜而不腻,醇而不烈,口舌生津,唇齿留香;呼吸之间,清香如兰;饮尽之后,“杯底香”挥之不去,令人通体舒畅,回味无穷。怪不得有“仙茶”之称,成“贡茶”之选。
点击“原文链接”可买茶
一念小掌柜不要赞赏买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