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终于回国了,但我们不要忘记他商人的本

自媒体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jpm.cn/article-124253-1.html

  时隔多年,马云终于回国了,很多人直言他的回国有利于提振民营企业对于经济复苏的信心,分析得有板有眼,头头是道。

  但我依旧认为这是一顶“高帽”,你不可否认他的能量很大,但是再大的能量他也只是一个商人。

  对于商人而言,逐利和趋利避害是他们的行为导向。

  比方说他回来的时机,蚂蚁上市之路有眉目了。

  多年以前,马云祸从口出,在上海外滩金融峰会上发表了一段令人深思的23分钟演讲,大谈“金融”。

  而后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马爸爸被约谈,蚂蚁金服被叫停暂缓上市。

  其中的一些观点争议性比较强,但恰恰也说明其作为商人的本心就是为了自己商业宏图扫除“规则”的障碍。

  比如其中的一些观点:

  中国不是金融系统性风险,因为中国金融基本上没有系统;

  监和管是两回事,我们现在管的能力越来越强,监的能力越来越差。

  银行延续的还是当铺思想,抵押和担保就是当铺;

  中国金融的当铺思想非常之严重;

  “抵押”的当铺思想是不可能支持世界发展对金融的需求的;

  ......

  这段发言震动了金融业和金融管理界,可以说是把整个中国银行体系给说了个遍。

  回头你再看看蚂蚁集团旗下的蚂蚁金服,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甚至于很多人都说企业的尽头就是“金融”。

  科技公司最大的贡献就是建立起了自家小贷机构的风控系统,都去放贷了。

  蚂蚁金服之所以比别人牛,是因为它的杠杆在层层转包下,比方说两块钱的本金,就能放出块的外债,并且收着18%的利息。

  这个时候,对于它而言,没有规则就是最好的规则,肯定不希望自己的手脚被束缚着,不然,极有可能两块钱的本金它要放出0块的外债。

  如若让其野蛮增长,一旦出现资本掠夺,依靠支付宝背后的千万商家就要受到灭顶之灾。

  那个时候的蚂蚁,估值高得吓人。

  如果类似蚂蚁这种网络小贷企业都这样发展,那可就真成为系统性风险了。

  好在现在的规矩改了,蚂蚁必须出16块钱的本金,才能放出块钱的债,挣最多15块钱的利润。

  这么一算,蚂蚁的本金年收益率从八倍降到了不足一倍。

  这门生意一下子从暴利变成了普通生意。再考虑必然存在的坏账、管理成本以及其它各种不可预见成本,蚂蚁已经不算一门特别好的生意了。

  规则的整改,对于普通人而言影响并不大,这恰恰是我们看不到和考虑不到的。

  因为,大多数只关心两点:

  第一,我借钱方不方便;

  第二,给我的利息高不高。

  而对于消费者而言,一直以为花呗是不产生任何利息,实质上这些成本都是转嫁在商品上的,消费者买东西的时候自然看不到这一笔成本。

  但是看不到,并不意味着不产生任何影响,只是会以我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因为最终都是要消费者买单。

喜欢的,点个赞加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xinke.com/nddz/117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