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是指在数个月到数年的时间内肾脏功能逐渐下降的状态。一旦演变成慢性肾衰竭的话,便很难恢复健康。症状有倦怠、无力、呕吐、皮肤瘙痒、头部沉重感等。因为慢性肾衰竭是肾脏缓慢丧失功能,所以等到病人感到自觉状况时,几乎已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在肾衰竭终末期、肾功能下降至健康时的5%至10%左右时,就可能会引发「尿毒症」。肾功能重度下降会造成水分积存体内,而无法排出的各种代谢产物(如尿毒素等),将对许多器官造成伤害。
该病可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如:因无法分泌促进造血的激素而引起贫血;因为全身供氧不足、心脏负荷过重,造成心脏肥大、心脏衰竭;因尿毒素的影响,而发生心包膜炎、食欲不振、恶心、口臭、味觉异常,以及便秘、腹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器官症状;或是由于影响神经性引起坐立不安、头痛、无力、倦怠,甚至出现意识障碍与幻觉;有时还会发生痉挛等末梢神经症状,或因体内水分过剩造成肺水肿而发生呼吸困难等;还可见到有出血倾向、易骨折、皮肤瘙痒、皮炎等其他症状。一般而言,即使肾小球的功能只剩下三分之一,肾脏功能依旧可以继续运转,但若病情持续发展恶化,就必须进行透析治疗,或是肾脏移植了。
发展成「尿毒症」的过程
肾脏发生障碍之后,将经过以下阶段发展成「尿毒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