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北外滩北外滩芳华岁月的乐土上海

北外滩:芳华岁月的“乐土”.mp:16来自上海虹口shhk

北外滩:芳华岁月的“乐土”

今日北外滩,高楼林立,古典与现代绵延交错,航运商务和休闲观光融为一体。作为外滩的延伸,它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深厚的文化资源,毫无疑问,着实是一片令人憧憬的“热土”。

笔者的儿时及少年时代,生活在“北外滩”与“东外滩”之交的那一段,离黄浦江仅是一箭之遥。面对北外滩今日的繁华,我不禁思绪万千,想起三四十年前,这一片沿江的“热土”,却是我们芳华岁月里,嬉戏游玩的“乐土”。

▲年前,远眺北苏州路,由近及远依次为四川路桥、乍浦路桥和外白渡桥

上海人过去有一句常说的口头语:“黄浦江是没有盖头额!”意即,你随时随地都可以跳入。虽然这是一句揶揄损人的话,但对我们孩子来说,则全然不顾其弦外之音,反而觉得此话没错,黄浦江不就是一个天然免费的娱乐场所么?想起那时我们居住的北外滩,地段虽稍偏冷落,但由于靠近黄浦江,自然也就时常享受到“没盖头”的妙处。每到夏天,我们总要随着弄堂里大一些的孩子,一同到黄浦江边涉足嬉水。早在年代初期,黄浦江的生态环境尚未遭严重破坏,遇上退潮时,我还在滩涂上,用一根竹筷,经常挑些小蟛蜞呢。

那时我经常光顾的地方,是丹东路、公平路码头等地。当然玩耍不能在码头附近的热闹之处,而是要沿着堤岸走上一段,走到邻近企业所辖的临江区域,那里人少而稍偏僻,不在他人的视线之内,玩起来不必担心被驱赶。然而在黄浦江游玩,其实风险系数非常大,只是当时的孩子远无今天的防范意识罢了。黄浦江每年都有不幸的消息传来,但当年的社会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对这类事情尚没引起足够的重视。何况以前家庭的孩子好几个,父母又以双职工居多,所以孩子几乎都是“散养”在外,无暇顾及的。这种状况在今天是难以想象的,现在都是独生子,还有哪家的孩子敢去黄浦江游泳呢?即使敢去,若被父母知道,不吓得尿裤子才怪呐!

那时的我,对弄堂里几位水性好的大哥,总是非常的崇拜,见他们在江中如“浪里白条”一般自由自在,煞是羡慕。当时轮渡的过江费是6分钱,我有一邻居大哥,水性极佳,他去浦东玩,为了省这6分钱,常常是自己游泳横渡了黄浦江。在浦东游玩之后他再乘渡船返回。因为那时的轮渡仅是单向收费,从浦东回到浦西的渡船是不用买票的。每当他尽兴回来向我们说起这一段经历时,我们都十分惊羡,对他赞叹不已。然而放之今天,这简直就是拿自己的性命去赌6分钱的船资,似乎太不值了,稍有闪失,就可能又酿成一场悲剧。可是当时在我们眼里,这位老哥简直就是个了不起的英雄。真此一时彼一时也。

那时学生去游泳池是5分或8分钱一场,也就是一小时。但是天天去游泳池的人不多,因为在那个1分钱都恨不能掰成两半用的年代,大家对几分几毛的钱,还是能省即省的。所以每到酷夏,喜欢到江河里免费嬉戏玩水的人还是不少。

说起从前在江河里的戏水野泳,还有一个场景我常常想起,每次就像放电影一样浮现在眼前。大概在年代吧,我们那时除了去北外滩的江边玩耍之外,还经常骑车或步行二三公里路,到北苏州路一带游玩,具体的就是到外白渡桥至四川路桥这一段苏州河边。那时的城区疏于管理,公共安全意识也不强,孩子们的玩耍都以高危动作来吸引同伴的眼球,以胆大者为荣。诸如爬上外白渡桥上高高的铁架啊,站在防汛墙上快速奔跑啊之类……

▲当年苏州河上的“跳水秀”(插图:王震坤)

放今天来看,都是非常危险的举动,然而以前则安然若素,视同快乐的游戏。曾有一次,我也是与几个小伙伴来到北苏州路的河边,正好看见四五个大约二三十岁的男子,在苏州河里游水嬉闹,岸边则有好多闲人围观。于是我们也来到上海大厦门前的北苏州路河岸边看热闹(那时是没有吴淞路闸桥的),不一会儿,几位男子游泳玩腻了,又开始比赛跳水了——他们一个个爬上岸,然后站在高高的乍浦路桥水泥护栏上,学着苏联电影《列宁在一九一八》中的片段,在一声“瓦西里”的叫喊中,纵身跃下,随后爬上来再跳,如此循环反复,轮流比试。虽然从未受过专业的训练,姿势也不免生硬滑稽,但这些民间的跳水勇士,却博得了两岸观众的阵阵喝彩。而且围观者愈喝彩,他们愈是来劲,不断地变着花样跳下,有的是直接站立式跳下,上海话称之为“插蜡烛”;有的则是头朝下脚在上的“扎猛子”;即便有几次动作走样落水时“吃了大板”(前胸和肚子大面积地接触水面),引得两边哄然大笑,爬上岸时咧着嘴,也一样显得很开心。

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那一场苏州河上的“跳水秀”,留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至今我仿佛还记得当天的情景和那几位汉子的身影。他们其实比试的不是技术,而是胆识,虽然不值得效仿,但我依然钦佩他们的勇气。日月如梭,现回忆起来,那一批正当芳华岁月的年轻人,如今也该是过着孵孵太阳、享享清福(沪语,意为晒太阳)的退休生活了。

END

●-08-19夜读北外滩

年的东方维也纳

●-08-23夜读北外滩

那段艰难而温暖的岁月

●-08-26夜读北外滩

没有桥的提篮桥

●-09-02夜读北外滩

虹口港石库门社会生活形态初探(上)

●-09-06夜读北外滩

虹口港石库门社会生活形态初探(下)

文章来源:《往事》杂志,由虹口区档案局提供,稍有删减

作者:管继平

讲述人:陆强

视觉:Grace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xinke.com/ndyy/106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