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蓝色「安化黑茶」可快速 擂杵擂一下,新娘子喜懵哒。
擂杵擂两下,新嫁娘打哈哈。
擂杵擂三下,家兴人也发。
擂杵崭劲擂,祥云绕着洞房飞!
每念完一句吉语,其余闹房的人都大声应和道:“是哩”“好哇!”以此增添热闹气份。歌师也惯性发作,情不自禁地火上加油,一首妙语双关的梅山情歌立即夺唇而出:
妹姐长得白菲菲,借你擂钵擂几擂。
擂破擂钵不要紧,擂断擂杵要你赔。
这生动传神的歌词,加上悠扬宛转的曲调,令人情趣倍增,个个笑得眼泪巴纱,前仰后合,简直喜得快要发癫哒!
一等嬉闹完毕,满脸福气的“家娘”(婆母)就含笑从新媳手中搬起擂钵到厨房里去打闹房擂茶。过不多久,擂茶就打好了。“人逢喜事精神爽”呀,为了讨好大家图个吉利,她在开浆冲水时,又特别多放些白糖和芝麻等佐料,让它更加香甜。然后就喜洋洋地把擂茶端进洞房,恭请所有参加闹房的人们呷(吃)个畅快。吔,这可不是一般的擂茶啊!
我们则是人逢喜事文思诵:回来之后,除了完成那篇《又伞弩箭猎老虫》的梅山猎俗外,还写了两篇这回新采访的民俗:一是《梅城擂茶风俗》,刊载于”全国优秀科普期刊——上海的《食品与生活》;另一篇《梅山婚俗“解卦”》则发表在北京的《中国旅游报》上,后来被多家报刊转载。
俗话讲:“还不起情记得情。”我们总算不虚此行!
第三次是今年初夏,我俩陪同大连海事大学的堂妹龙连原、张存有夫妇回乡省亲祭祖,以及专诚到两所母校:安化一中和梅城镇中心学校捐献《燕岚心语》、《梅山渔猎奇俗》等著作。
但因时间仓促,我们只在梅城停留一天多。送别了堂妹伉俪,五月二十日的傍晚,我俩在梅城街上与梅城镇中学和安化一中的校友,以及梅城几位相互慕名的文友们匆匆聚会之后,便应安人仙溪“中国梅山文化生态园”董事长兼总经理和青娥的电话邀请(她正在上海洽谈生意),坐她指派的专车于苍茫暮色中赶赴十多公里外,座落在仙溪镇双富村富田林场的梅山文化园观光。
此园是数年前由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三八工旗手张青娥女士与其丈夫姚志斌(著名农民企业家)本着“让野草照样长,让野花照样开,让野兽照样采”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理念和“复古两不是仿古”之信条亲手创建的。园区占地多亩,共有五座山和三条溪水,环境十分清幽。其楼堂馆阁、桥亭池榭、花坞石径,乃至油榨、水碾、筒车、磨坊等,无不原汁原味,古色古香,让人心旷神怡,顿生怀旧之感。尤其是入门处巍然高耸的三根古图腾柱和英武滑稽、徒手倒立的张五郎巨形石像,更令人震撼。而那古朴典雅、奇珍满目的梅山民俗博物馆,则大开茅塞,启人心智,实在受益非浅!
如此精心设计、慷而慨之地投资上亿元来弘扬梅山文化,造福家乡县惠及后代,真乃功德无量焉!
我们到达后,在幽静雅致的客房里稍事休息,便趁着月色到附近的几个景点漫步浏览。负责接待的姚小兰女士说:“夜晚看不清,明天上午再仔细参观吧!”随即把我俩邀进她分管的“壶里乾坤茶庄”去品茶。这茶庄小巧玲珑,依“梅山半边街”而立。对面山坡上芳草鲜美、杂花生树,室内清新洁雅、诗画满壁,橱柜中摆满各式精美茶具。真的是“半壁山房待阴月,一盏清茗酬乡亲”。好一个舒心惬意的饮茶场所!
亭亭玉玉、善解人意的姚小兰女士热情招呼我俩坐在竹椅上,就喊她的助手——一个刚来这里实习的漂亮女生一起操作。
小兰在茶桌旁的电磁炉前落坐后,便将沸水倒入一个碗口大的壶里又随即倒出来,告诉我们这叫“洗茶”。接着她再次冲开水进壶,并把壶嘴对着我们连点三下,解释说这叫“凤凰三点头”,是向尊贵的客人致敬呢。然后用盖子拂去茶末再封壶。最后才把茶水筛出小巧美观的茶杯里请我们喝。我们平日只饮家常茶,并不懂品茶的规矩,竟端起杯子吹吹凉气一口就喝了下去。小兰见状,立即掩口而笑:“龙老,你们喝得太快了。这是普通的吃法,叫做“喝茶”,那只是为了解渴。我刚泡的这种茶非常名贵,是“芙蓉毛尖,谷雨前采摘制成的“雨前香”。旧社会县里向朝廷进贡的“贡茶”,就是采用我们芙蓉山出产的芙蓉香茗与一种稀有的茶香草搭配精制出来的。这么好的茶,要慢慢地喝,细细地品,才能够尝出味道。通过品茶来修身养性、体味人生,以达到精神上的享受,这就是所谓的“茶道”。听她这么一说,我俩连称“惭愧”!想不到一个乡下女子,竟有如此的文化素养,说出的道理足以令我们这些长年舞文弄墨的“寒士”汗颜!这片梅山热土,也委实神奇,处处藏龙卧虎,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于是雅兴大发,便激情难遏地虚心向她请教:“小姚呀,我们虽然多读了几句书,其实还是孤陋寡闻的土包了,好多方面要向你学习。特别是茶道,得请你多加指点呀!”小兰见我们表扬,不觉满脸飞霞,谦逊地说:“这也难怪,俗话讲得好:秀才懂收,屠夫熟猪。各有各的专长哩!我们开茶馆的,就靠这一行来讨吃。既然承两位老人家看得起,那我就只好继续献丑罗!”说完,她就一手端茶杯,一手举杯盖,边演示边讲解:行话说:怀托像地,杯盖为天,杯子是人。天大、地大、人更大!人为万物之灵嘛,应该受到尊重。你们难得来一回,要是招待不周,切莫见怪啊!小兰端杯时,还做了个示范动作,用三个手指扣杯,说是”三龙护鼎”。接下去还教我们如何闻茶和赏茶。并说品茶时首先要静下心来,力争让心境达到“一私不留,一尘不染,一妄不存”的空灵境界,这样吃起来就更有味道。经她这么一点拔,我俩越发心痒难禁,马上端起杯子猛啜一口,只觉得满嘴甘醇,齿颊生香。再啜一口吞下喉去,更觉得芬芳沁脾,浑身爽快,当真有“两腑清风起,我欲上蓬莱”的飘然欲仙之感。不禁连连拍案,大赞“好茶!好茶!”
小兰见我俩极力夸奖,觉得挣够了面子,颇为得意。连她的那位美女助手小叶也插言道:“你们晓得吗?为什么我们的芙蓉茶这样好喝,因为安化生产的茶能享誉世界!”我俩马上接腔:“那是因为安化人聪明能干,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才能生产制造出这么好的茶来。”小兰则侃侃而谈,“我看不完全是这个原因,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拿新化来比吧,它跟安化紧紧搭界,但出产的茶叶就冇得我们安化的好,记得陶澍公公有一首诗写得蛮清楚:“宁吃安化草,不吃新化好。宋时有此语,至今犹能道。斯由地气味,匪籍人工巧。”晏子使楚地讲过: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为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我俩听她这么一说,觉得确实在理,就举了一个例子:贵州的玉异箫世界闻名,古时候经常向朝廷进贡,有“贡箫”之誉,后来还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得过金奖。奇怪的是,只有当地生长的竹子才能制作出这种箫来,别的地方远远比不上。有古诗为证:“曾过扬州二十四桥,玉人吹处月华招。哪知双管传仙调,端在平溪制更高。”平溪就是玉屏的旧名。这样的例子还不少呢!
姚小兰一见我们随声附和,就更加来劲,提高嗓门朗朗说道:“鼎鼎有名的安化茶,确实离不开这片神奇的沃土,还加上芙蓉山的天然矿泉水。今天我们在这里品茶,尤其不要忘记张总和姚总的功劳啊,他俩口子以仁爱为本,创业为荣,把多年打出打拼辛勤积攒的血汗钱全部投入进来,创建了这个远近闻名的中国梅山文化生态园,还开办了大受欢迎的梅山神茶场,让”芙蓉毛尖茶“成为国内外市场的抢手货,更让古老的梅山传统文化开出了新花,乃至四路名声鹊起,成为国内外30多所高等院校的实习、教育基地和旅游观光、度暑胜境。很不容易呀!我们两人听得梭起(听入了迷),不约而同地把大拇指竖了起来……
语已多,情未了。时近午夜,小姚说明天上午还要陪我们好好游览文化园和参观博物馆,下午又要驱车相送到怀化,就催我们快点去安歇。
当我俩依依不舍、三步两回首地告别令人眷恋的壶里乾坤茶庄,步履蹒跚地踏上通往客房的清幽石径时,忽然觉得精神有些恍惚,好像人走心冇走,整个完心都留在那里啦!(来源:安化黑茶杂志)
白癜风植皮手术白癜风植皮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