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一百多年前的上海囚犯,戴着廉耻帽

清末民初的上海,五方杂处、华洋杂居,充斥着武装抢劫、绑架、谋杀、毒品交易以及人口买卖等罪恶,各种犯罪事件层出不穷。

这些罪犯被收监之后,鲜有思想上的改造,更多的是参加各种各样繁重的体力劳动。本组图片反映的是旧上海囚犯的一些生存状况。

戴枷锁的上海囚犯

一张早期上海囚犯的照片:年4月,这名男子因在山上袭击一名外国人被逮捕,判处其戴枷在外滩示众一个月。

洋人警长和中国囚犯

年,一名巡捕房警长和两名中国囚犯。洋人警长的皮鞋擦得锃光瓦亮,双手叉腰,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两个中国人一个蓬头垢面,衣着寒酸。另一个穿着长衫,文质彬彬。他叫周毛毛,不知因何犯罪。

老闸捕房

年,两名戴着枷锁的囚犯和中国巡捕站在老闸捕房的囚室前。他们的辫子被栓在一起。当时这里关押的不但有中、西囚犯,还有一些乞丐。

烤在一起的囚犯

年冬天,几名中国男子被工部局逮捕,他们除了被戴上中国传统的枷锁之外,还被用手铐铐在一起。旁边站着的是两名印度巡捕和一名英国巡捕。

准备劳动的囚犯旧上海囚犯劳动的场所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在监狱内。除了从事一些制鞋、木器、铁工和编织草席等手工业工作之外,还要进行一些重体力劳动。图中是一座位于监狱场院内的碎石场,这些囚犯排着队准备上工。高处的亭子里站着一名守卫正在严密监视着犯人的一举一动。碎石场碎石子是修路架桥的原材料之一,在当时上海的需求量非常大。这些囚犯们正在用肩抬和推车的原始方式搬运石子。正在干活的囚犯

这些年轻的囚犯要进行敲石头、碎石搬运等一系列工作,非常枯燥而艰苦。看图中这名男子犀利的眼神,似乎随时都可能上演一出“监狱风云”。

修路的囚犯

重刑犯一般会留在监狱内的劳动场内服苦役,而罪行相对比较轻的囚犯则会走出监狱,到大街上从事筑路、挖沟、拖石磙压路等劳动。监狱要求所有参加劳动的囚犯必须带着印有编号的囚帽,当时的人们称之为“廉耻帽”。

发生争执

不过,毕竟都是一些违法的人,几乎个个有案在身,都不是省油的灯,即便是在重体力的劳动中,也免不了发生口角,甚至动起手来。

疏浚苏州河

苏州河上,一条疏浚船正在作业,岸边挤满了戴着草帽的囚犯,他们负责把清理上来的淤泥运走。人群周围可以看到不少印度巡捕的身影。

吃饭时间

午饭时间,囚犯们席地而坐,每人捧着一个铁饭盒开始吃饭。据资料记载,当时的上海囚犯每日只吃两餐,所吃的饭叫”四子饭”,饭里面石子、沙子、稗子和虫子一应俱全。菜则是无油少盐的”什锦菜”,里面随时可以看到蜈蚣、蟑螂、草根和树叶等杂物。

“十三太保”

身穿囚服,头戴“廉耻帽”,上面印有狱服的标志和囚号。该图片被拍摄者称为“链条帮”,其实他们并不是真的出自一个帮派,只是外国人对身披锁链囚犯的一种戏称而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xinke.com/ndzd/115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