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哪里效果最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7637171.html
安化黑茶产业技术创新模式演变分析
安化黑茶在唐宋时期就有记载,但初步形成产业规模,对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产生影响却是明清时期被定为边茶和官茶之后。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安化黑茶产业的兴衰发展取决于黑茶产品、制茶工艺等的创新和变革以及与之相关的组织创新和市场开辟。创新,尤其技术创新是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理论最先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年提出,按照熊彼特的观点,经济发展的高潮源于一项新发明在商业上的首次应用,于是产业内部其他企业竞相模仿,随着技术扩散,经济发展会平稳下来,并陷入低潮,随着新的创新出现并应用,经济又进入下一轮高涨。
技术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时刻推动着产业不断成长和发展,使之依次经过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稳定期等各阶段。当产业成熟稳定之后,技术创新又会不断跟进,量变引起质变,最终导致产业的升级或者新兴产业的开辟。笔者尝试分析安化黑茶产业从明清时期的第一次兴盛到目前再次复兴其技术创新过程模式的变化,以及在各历史阶段与湖南农业大学等技术创新中心的互动,以期为安化黑茶产业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指明方向,提供借鉴。
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过程
创新理论创始人熊彼特把创新理解为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也就是在生产系统内引入一种新的生产组合,这种革新主要表现在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上。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内含十分丰富,是现代技术创新理论的基础,主要包括技术性创新和非技术性创新两部分。技术性创新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非技术性创新指由技术创新所引起的组织、市场、制度等方面的创新。随着人们对社会经济发展认识的深入,技术创新的概念也开始成熟,中国学者柳卸林进一步研究认为,技术创新更倾向于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设备等的首次商业化应用,强调技术创新要和经济效应联系起来。一项新技术如果没有应用于商业活动产生经济效益,只能称为发明而不能称为创新,并且此处的技术创新就属于技术性的创新。
技术创新不是一个抽象的点概念,而是一个系统性和过程性的经济学概念,是创新理论的核心,贯穿从新观点出现到新产品、新技术第一次商业上成功为止的整个过程。技术创新是科学研究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过程,其宏观表现是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
为提高创新绩效,按照技术创新自身规律去实施技术创新,有必要弄清楚技术创新的具体实施过程。技术创新的过程和模式最先从企业层面提出来,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相对成熟的大型企业都会拥有一整套技术创新战略和实施模式。技术创新模式是指,企业在宏观经营战略和创新战略的指导下,针对具体技术创新项目制定出的项目实施途径,主要包括确定具体的项目实施目标,明确项目所需科技资源的利用方式和主要来源。《牛津创新手册》中将创新过程分为3步:科学和技术知识的生产,将知识转化为用品,回应并影响市场需求。后来发展出众多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基本都涉及思想观点产生、基础研究开发、工程设计与制造、产品生产以及市场营销等一系列活动,如图1所示。
罗斯韦尔对技术创新过程模式归纳总结,并指明创新模式的发展方向。按照罗斯韦尔的观点,技术创新过程模式经过5代发展,分别是科学技术推动模式、市场需求拉动模式、技术和市场交互能动模式、职能并行一体化模式以及系统集成网络模式。这种划分奠基于时代发展之上,不同时代主导技术创新的动力因素不同,20世纪50年代,适逢战后经济复苏,经济增长有赖于工业的快速扩张,新型技术的应用和发明导致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出现,技术是创新的主要来源,到20世纪70年代,新产品主要基于已有技术,市场开始成为主导的创新动力,20世纪80年代,需求开始饱和,供给能力超过需求,技术和市场开始交互发展,90年代之后,一体化并行模式和系统集成网络模式等新型创新模式逐渐形成。不同产业之间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不平衡性,张炜认为企业和行业的技术创新并非必须沿着过程模式依次升级,而是与企业和行业本身的情况密切相关,如医药行业更适合技术推动模式,消费品行业更适合市场拉动模式,高新技术产业更适合系统集成网络模型。人们往往十分重视企业的技术创新,从而导致对处于中观层面的产业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