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好吗 http://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
大众化、经常性的旅游已经成为国民生活的常态,产业关联度大、涉及面宽、拉动力强成为现代旅游本质特性,全球旅游业年均增长在8%以上,中国长期保持两位数高增长。
安化地处雪峰山脉与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是安化不可替代的第一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山水生态、历史文化和土特产品等安化优质资源的作用,把旅游产业作为安化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全局的引导性力量、突破性出路,以“莫徭民族的远古祖庭、南方山区的故乡记忆、华中农村的童年味道、神韵梅山的黑茶之乡”为主题,实施发展氛围大营造、项目建设大提速、社会环境大整治、服务质量大提升,围绕山水建生态、围绕生态抓旅游、围绕旅游兴产业、围绕产业富人民正当其时。
未来三年是推进旅游产业最关键的战略机遇期
从三、五年内游客到达安化的途径来分析,周边机场及高铁(动车)2小时到达客流,包括长沙黄花机场、岳阳三荷机场(四年建成)、常德桃花源机场、张家界荷花机场、怀化芷江机场、衡阳南岳机场六个机场,以及京广、沪昆、渝广(重庆至广州,年建成)高铁和渝长厦(十三五期内开建)高速铁路圈。高速公路直达客流,包括二广(年建成)和益溆高速安化段(十三五期内开通)二条境内高速公路,长张高速、娄怀高速、益娄高速(年建成)所组成的周边高速公路圈。同时,安化与宁乡大沩山旅游公路仅2公里距离、与新化大熊山和长张高速对接距离在30公里以内、距常德桃花源机场不过1小时车程。可以说,在未来的三至五年内,通过周边机场及高铁交通圈,国内大多数城市可以实现出站2小时到达安化,长株潭城市群以及周边益阳、常德、张家界、吉首、怀化、邵阳、娄底等市可以实现2小时全程高速公路直达安化。届时,多年制约安化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完全改观,甚至转变为交通优势,这为安化旅游发展对接“大湘西”、连通“大长沙”、构建“大梅山”创造了千年难遇的条件,凝聚全县共识、聚集全县资源,通过三年苦战打造一批重点景区、发展一批特色乡村、提升一批项目功能,迎来一个旅游的“井喷期”并不是痴人说梦。
综观周边各县市区,以旅游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正日新月异,而安化在重视程度、工作力度、投入强度和推介高度等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差距。前有标兵占尽先机,后有追兵虎视鹰扬,如果不奋起直追,不仅会失去“对接大湘西、连通大长沙、构建大梅山”的历史机遇,而且安化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未来空间将被持续挤压,我们将愧对历史、愧对后人。
发展安化旅游产业应该树立的基本理念
要有全局战略理念。破除“旅游业只富民不富财政”、“人群可散不可聚”等落后理念,坚持全域化、生态化、特色化、人本化和国际化的发展原则,把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和举措落实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真正以旅游产业为龙头,聚集各方面的资源投向旅游产业,招商围绕旅游引项目,农业围绕旅游调结构,工业围绕旅游出产品,“三产”围绕旅游搞服务,交通围绕旅游树形象,城建围绕旅游配功能,林业围绕旅游护生态,文化围绕旅游出特色,宣传围绕旅游造声势,维稳围绕旅游保平安,全县上下围绕旅游聚合力,使旅游成为茶旅安化的主要业态、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和脱贫致富的民生之本。
要有综合发展理念。敢于正视、善于化解“钱从哪里来”和“人从哪里来”两个问题,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成果共享”的旅游发展和运营机制,整合安化山水生态、梅山乡土文化、山区土特产品等重要资源投向旅游产业发展。
要有强势推进理念。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完善落实全县旅游产业规划,出台促进旅游产业的优惠和奖励政策,引导旅游项目集群建设,加大旅游主题宣传,打造诚信旅游市场,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发掘。坚持特定范围的优质旅游资源统一由政府掌控、有序开发,重点乡村旅游区域和项目由社会自主、典型带动,三年内把旅游产业发展的自发状态转变为自觉状态。
要有梯次推进理念。按照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合理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坚持根据交通区位情况进行梯次开发,突出重点景区、重点线路和重点乡镇、重点区域,努力提高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序性和有效性,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要有开放合作理念。不要纠结于“梅山文化中心在哪里”、“万里茶道起点在哪里”等无谓的争论,集中精力立足区位条件和市场需求,全面突出安化的历史文化、自然风景、经济发展以及民俗风情,形成特色。把“面向大长沙、构建大梅山、背靠大洞庭、对接大湘西”的旅游产业区域合作目标,具体化为“张家界的山、洞庭湖的水、安化县的茶”,细化为“中国黑茶文化养生休闲度假胜地”系列项目,营造“山水怡情、茶饮保健”的茶旅特色,形成“近者悦、远者来”的产业氛围。
未年几年该干什么
探索和构筑旅游发展格局。有效控制有代表性的大型、优质旅游资源,完善充实全县旅游发展规划体系;制订旅游产业发展鼓励政策,整合项目、资金和政策等公共资源,针对性投向旅游公路、景区配套和重点开发项目;加强行业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投资服务。形成旅游项目市场运作格局,设立各个层次的旅游产业项目库,开展旅游品牌形象宣传,组织旅游线路推介和旅游项目招商。构建全民参与的旅游产业发展氛围,探索和推广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结合、旅游创业、茶旅一体化等模式和机制,推进旅游强县、旅游富民,形成旅游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格局。
理顺和创新旅游发展体制。设立县旅游资源整合交易平台,统一掌控县内旅游资源,纳入国资委管理,进行公司化运作,负责投融资和资产保值增值等工作。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主要用于规划完善、项目编制、招商推介、资源保护、形象宣传。明确全县项目资金捆绑支持旅游产业发展清单,确保每年投入旅游发展资金增长10%以上,集中交通、住建、国土、水利、林业、农业、环保、扶贫等项目和资金,重点投入旅游公路、环境保护、旅游综合服务区、景区安全设施等公共配套功能建设,并大力扶持发展餐饮、娱乐、住宿等配套项目。
细化和落实旅游发展规划。按照《安化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一轴(资江)、两核(东坪和梅城)、三线(东奎线、东梅线、仙沩线)、四区(茶马古道、雪峰胜境、梅山古国、陶澍故里)空间格局,结合旅游项目编制与储备,以县为主编制旅游发展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发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县控重点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优先规划建设、提质升级县域交通网络与高速公路连接线、县域旅游公路与周边县区连接线、重点旅游开发项目交通配套、重点乡村旅游区域公路,完善主干道路、旅游公路、景区公路、乡村旅游区域公路的标识设置、安全设施,不断提高全天候通行能力。在东坪、梅城、平口三个镇规划建设标准化的游客集散中心,完善公共交通。在重点旅游节点乡镇(村)布局和建设文化整理与演出场所、旅游商品生产销售平台、酒店宾馆配套。完善城镇、交通干线、旅游景区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整合农村住房条件改善系列政策,引导重点乡村旅游区域新建住房向小城镇、乡村集镇和安置点集中,保护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依法实行用地分类管理制度,采取多种方式积极保障旅游产业发展用地供应,城镇土地利用与开发满足景区开发、配套建设需要。鼓励使用未利用地、荒地、新增用地、各部门国有划拨用地进行旅游开发,整合政策资金投入景区建设。
强化和落实旅游资源保护。根据旅游总体规划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在旅游产业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划分出资源核心保护区、有序开发区、重点开发区、探索开发区等功能区类型,明确各类功能区生态文化保护、建设开发强度、项目环保准入条件等,从根本上杜绝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超负荷运行。建立常态化的普查、整理、研究和发掘队伍,明确各重点区域的旅游资源保护清单、保护目标、准入制度、责任主体,逐年对各类文化遗存进行抢救、发掘和修缮;对整理、研究和保护、开发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引导重点山脉、流域、聚居区建立自治、自律保护组织,开展禁渔、禁猎、禁伐、限建等自觉性活动。加强联合执法、集中整治,强化保护措施。
深化和扩大旅游品牌宣传。坚持整体形象打造突出茶旅特色,重大活动策划突出茶旅主题,各类媒体宣传突出茶旅系列,建立完善、统一、有效、立体式的安化旅游整体营销机制。利用国家级高端媒体强力宣传安化茶旅整体形象,借助行业高端媒体开展安化茶旅特色宣传。联手知名网络公司对安化的山水生态、人文历史、民俗风情、饮食物产等进行有重点、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推介。
文:安化旅游局张毅
源自:安化政协《品读安化》
品味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