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黑茶唐宋明清大事记

安化黑茶唐、宋、明、清大事记

      

年,唐·杨烨《膳夫经手录》载:“渠江薄片、益阳团茶运销湖北、江陵、襄阳一带。”渠江为安化地名,此为史籍首次记载安化茶。

年,五代·毛文锡《茶谱》再次记载渠江薄片茶:“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

年,北宋熙宁五年章淳开梅山而置安化县,取归安德化之意。

年,北宋政权在安化资江北岸设茶“博易场”(交易市场),清同治《安化县志》称“茶场”。

年,明洪武二十四年,朝延令长沙府安化县贡芽茶22斤(合13公斤)。安化贡茶为大桥、仙溪、龙溪、九渡水四保所产,史称“四保贡茶”。

年,明嘉靖三年,御史陈讲疏奏“商茶低劣,悉征黑茶”。“黑茶”一字首次见诸史料,《甘肃省志·茶法》载:“安化黑茶,明嘉靖三年以前,开始制造。”

年,明万历二十三年,安化黑茶从私贩进入官营。

年至年,清顺治年间以安化引茶为原料的封茶出现,封茶又名官茶,是朝延以茶易马的商品,也是西北民族的主要食用茶。此为茯砖茶之肇始。

年至年,清雍正年间,黑茶引包全部由从安化运到陕西泾阳加工成官茶即泾阳砖,安化黑茶以“湖茶”之名,成为官茶的代称,达到历史最盛时期。

年,清雍正八年,安化小淹苞芷园立茶叶禁碑,严禁掺杂使假、越境私贩等不法黑茶交易行为。

年,清·光绪《湖南通志》记载乾隆二十一年:“湖南巡抚陈宏谋奏定安化引茶章程……”

年,道光元年以前,安化出现“滚包茶”,后演变为“百两茶”。

年,清道光八年,朝延规范关外封茶价格,每封运至阿克苏不得超过4两纹银,喀什噶尔、叶尔羌不得超过5两。

年,清乾隆二十一年,湖南巡抚陈宏谋定安化引茶章程。

年,清咸丰四年,安化创制红茶,当时年产约十万箱,转销欧美,称“广庄”。安化工夫红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年至年,清同治年间,晋商“三和公”茶号在边江制造出“千两茶”。

年,清同治七年九月,安化知县陶燮成厘定红茶章程。

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平定回民起义后,于同治年十二年奏请厘订甘肃引茶章程,“以票代引”。同年,安化销售红茶、黑茶达吨,为历史最高年份之一。

(内容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xinke.com/ndby/79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