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扁平疣的好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9/8605173.html
点击上方蓝字“健康明白人”一起玩耍
本期
关键词
肾病
近年来,门诊接诊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数量呈上升趋势,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说到肾病,不少人会联想到肾虚、肾亏,甚至尿毒症。肾虚、肾亏的说法来自中医,西医所说的肾病比这个还要凶险,是指肾脏发生了器质和功能的改变,同时可能伴有腰酸、乏力、虚弱等中医所说的肾虚表现。
慢性肾脏病发病率增高与什么有关呢?哪些人更容易中招?
什么是慢性肾脏病
临床上慢性肾脏病是指病史超过3个月,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炎、IgA肾病(多见于年轻人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痛风肾、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多囊肾、慢性肾盂肾炎等肾病。这些疾病如果未能及时有效诊治,可导致病情恶化,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衰竭,甚至尿毒症。
通俗来说,凡是存在肾损伤或肾功能减退3个月及以上的,都可视为慢性肾脏病。
其中,肾损伤是指肾脏存在病理学异常,可通过尿检、血生化、肾脏病理或影像学检查予以证实。比如,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大于30mg/g;尿中出现红细胞或白细胞管型(管型是尿液中的一种成分,白细胞管型代表着炎症或感染);影像学检查发现多囊肾、肾积水等;肾脏病理有肾小球、血管或肾小管间质病变的证据。
肾功能减退则是指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一般是GFR<60mL/(min·1.73m2),当GFR<15mL/(min·1.73m2)时,已到了肾衰竭阶段。肾移植患者也属于慢性肾脏病患者。
慢性肾脏病有“三高”“三低”的特点。“三高”是指发病率高、伴发心脑血管疾病高、病死率高,“三低”则是指对慢性肾脏病的知晓率低、对伴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认知率低、防治率低。
与食盐摄入过多有关系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30多年来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威胁全世界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从最近几年的统计资料可以看到,发达国家普通人群中6.5%至1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肾脏疾病,其中美国肾脏病患者已经超过万人,而得了肾病未去医院救治的患者多。我国学者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的“中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群中慢性肾病的患病率为10.8%,据此估计我国现有成年慢性肾脏病患者1.2亿人。
为什么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高居不下呢?这跟人们的饮食习惯越来越不健康及肥胖等有关。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一些共性的改变,比如,某些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食盐等)摄入过多,体力活动过少。同时,因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度高、睡眠不足,或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使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痛风、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增多,这些代谢性疾病引起的慢性肾脏病也“水涨船高”。
首先,我们来说说食盐。盐吃多了对身体不好,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但未必知道这“不好”还跟肾有关系。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钠是人体所必需的矿物质,可维持血液渗透压。但钠在人体内含量过高可引起血容量增加,体内组织间液增加导致浮肿,摄入盐过多,高血压的发病率也相对较高,而高血压正是引起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其次,感染也是肾病的重要诱因。临床上不乏因咽炎、扁桃体炎、皮肤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引发肾病的病例,其他感染因素还有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等。此外,恶劣的外部环境因素,如风寒、潮湿等都可能引起自身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降低。长期习惯憋尿的人容易引起膀胱炎,尿液长时间滞留在膀胱极易造成细菌繁殖,一旦反流到输尿管和肾脏,可引发肾盂肾炎等。
第三,滥用药物或不规范用药所致的药物性肾损害,也是肾病逐年增多的一个不可轻视的原因。很多感冒药、消炎止痛药、减肥药和中草药中都含有解热镇痛、退热、利尿等药物成分,长期服用有肾脏毒性,对有些偏方、保健品、成分不明的药品,服用时更要提高警惕,尤其是过敏体质人群。
此外,免疫介导的原发或继发性肾病也在增多。常见的原发性肾脏病有IgA肾病、原发性膜性肾病等。继发性肾病有狼疮性肾炎、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肿瘤相关性肾病(如肺癌、胃癌、乳腺癌等)。老年人(大于65岁)尤其是高龄老人(大于80岁),各个器官功能呈现退化趋势,使他们肾脏病患病率显著增高。
哪些人容易得肾病
肾病在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因此,它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肾病可表现为泡沫尿、脚踝肿胀、眼睑浮肿、乏力腰酸、高血压、贫血、食欲下降等。但这些症状往往在肾病较重时才会出现,因缺乏特异性,常常被忽略,导致误诊。
由于肾病较为隐匿,我们需要对肾脏给予“额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