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中国风险投资何去何从?
5月12日,“第15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上,在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周逵的主持下,凯辉基金管理合伙人段兰春、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符绩勋、渶策资本创始合伙人甘剑平、联想创投总裁贺志强、九鼎投资总经理康青山、君联资本总裁李家庆、DCM中国创始合伙人林欣禾、BAI资本创始及管理合伙人龙宇,这9名管理近亿元规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行业大佬,做了主题为“全球视野,中国投资——乐观主义者的奖赏”探讨。
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年全球宏观形势剧变,VC/PE的策略也有所调整。多名投资人表示,一方面各国央行放水,全球资产价格上升,国际化的风险资本开始加强海外资产配置;另一方面,地缘政治摩擦加剧,相比投资出海项目,部分基金选择在当地组建本土投资团队,聚焦本土项目。
同时疫情改变的还有投资人的工作和生活,投资大佬都是“空中飞人”,一年飞几百次是工作常态,而在疫情发生后,投资人不能出国,飞行次数也减少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甚至被投企业IPO也只能云敲钟参与。
但在他们看来,这种状态实际并不影响投资人的工作。一方面投资项目并没有减少,而不用到场参加很多“表示尊重”的会议,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学习和陪伴家人,生活质量反而有所提高。
年多个头部基金出手的项目增加了30%-50%,而在后疫情时代,投资人普遍认为中国市场依然有着巨大的投资机会,但他们同样认为在乐观的基础上,需要审慎对待地缘政治等不确定因素。
只有“审慎乐观”的投资人,才能收获“乐观主义者的奖赏”。
以下为巅峰对话实录,由投中网整理:
未来1-2年,全球资产去泡沫是大趋势
红杉中国周逵:各位上午好!感谢各位嘉宾来到现场,疫情后线下碰面很难得。今天这场Panel的话题是“全球视野,中国投资——乐观主义者的奖赏”。我们希望各位嘉宾在Panel中将智慧挖掘出来并分享给在场的所有人。
首先请大家简要谈谈疫情下全球投资局面所发生的变化。
GGV纪源资本符绩勋:大家好,我是GGV纪源资本的符绩勋。我们是一支全球化的基金,整个盘子约92亿美金,换算过来是多亿人民币,在中国、美国、新加坡都有团队,覆盖的投资区域比较广。从疫情到现在,我们的投资节奏是比较趋稳的,也有稍微地上升。从年到年,大概提升了20%—30%,到了年,上升节奏也是在持续中。主要是在疫情驱动下,数字化的进程加快了。
从布局的角度来说,其实全球化、本身的数字化还是同等地在推动,投资比例上并未有太多的变化,每年投出去的钱将近10亿美金。
凯辉基金段兰春:大家好,我是凯辉基金的段兰春。我们从中国、欧洲开始,也走到了东南亚、非洲、拉美,基本上形成了全球化布局。其实这个问题从中国的角度来观察,中国年第一次成为全球资本流入最高的国家,超过了美国。年中国的资本流入是1多亿,美国是多亿,那回到年,中国是亿,美国是亿,所以其背后的原因就是中国的政府对疫情的控制是最有效的,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长和恢复是最好的,中国央行货币的发行也并未像美联储、其他的欧美国家这样没有底线的印钞,所以中国市场相较于国际市场成为较好地选择。所以年有大量的海外资金流入中国市场,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我们做投资的都可以感受到去年市场优质资产的价值被大大推高。
可能未来1—2年内,随着疫情的稳定,以及美联储的全球央行的一些政策的收紧,(以及)生息的预期,我觉得资产去泡沫也是未来一两年的趋势。所以这一环境下,对于投资来说,一方面在国内可能我们更要深挖优质的资产能够坚守住价值的资产,另外一方面是在海外恢复的阶段,可以看他们受到周期性影响的资产,比如说一些消费、旅游和高端制造相关的,在疫情中受到大的影响的资产,可能现在的估值比较合理,也可以适当地进行布局。
红杉中国周逵:听起来疫情恢复的第一段是挖掘头部资产,这是年的机会,年则是挖掘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机遇。
凯辉基金段兰春:对,大家做全球资产配置的话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