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化县城东面、资江南岸,黄沙坪古茶市笼罩于霏霏春雨中,安化黑茶博物馆(安化县博物馆)便坐落于此。一路面的麻石板上,雨渍勾勒出自然清清浅浅的声音。空气中弥漫着寒意,行人裹着厚厚的外套,打着伞穿行在商铺与商铺之间。卖各类吃食、散装茶叶、邮票文玩纪念品的商铺前依然有人驻足,一旁撑着遮雨大伞的小摊摊主烤着玉米和红薯,温暖香甜的气息扑跃进人们的鼻子里。抬头一望,博物馆那中国传统楼阁样式的屋檐墙角便静伫于寒风冷雨之中,意疏神俊,隽永含蓄。于年复兴重建的黄沙坪古茶市是由具有近千年历史的古老村落演变而来的,它曾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明清时期便建成了成群的古建筑茶行。经千百年岁月洗礼,黄沙坪历史气息沧桑浓郁,重建时尽可能复原其面貌之“古”韵。安化黑茶博物馆隶属于安化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为县文旅广新局二级机构,占地面积约10亩,主楼9层、高39米,裙楼两层,建筑面积平方米。笔者放下相机,欣赏着这朱红色主楼的端庄典雅,马头墙、小青瓦,颇具徽派建筑风格,秀美深蕴,赏心悦目。博物馆整体建筑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构思奇绝,工艺精湛,造型优美,气势恢弘。这是全国唯一的黑茶专题展示博物馆,既有收藏展示之性能,又具观光旅游之效用;既是中国黑茶之乡安化的地标性文化建筑,也是益阳地区的一张涵远蕴深的旅游名片。安化黑茶博物馆自年9月开始动工,次年12月建成,到了年10月便开始免费向广大民众开放。副馆长康锐说,除了每周一会闭馆进行维护、管理等工作外,剩下六天每天都会敞开大门,接待四海八方慕名前来的游客。这一方馆如一位古色古香、秀外慧中、端庄和蔼的老夫人,信手便能拈来安化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展示安化在历史长河中沐水而出的旖旎盛景。二安化黑茶博物馆是一轴关于安化、关于黑茶的悠久史卷。一共四层的主楼,以既娟秀又大气的手笔诠释着安化与黑茶的魅力。第一层展馆以“神韵安化”为主题。走进这一层,入目便是大幅壁画图片与栩栩如生的场景复原,两者结合,展示着安化的青山、绿水、碧湖、梯田、茶园、奇石、神洞、廊桥、风情、古镇、古道、英杰,用12个部分的白描,将安化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向参观者们娓娓道来。序厅中的前言是一整块巨大的冰碛岩,岩石上的文字引导游客“了解安化”。步步深入,雪峰湖国家湿地公园、龙泉洞、洞市老街等安化名景也逐一出现,安化神韵就此显山露水。第二层展馆以“黑茶飘香”为主题,以“好山好水出好茶”为展览基调,用图片、文字、多媒体、实物等方式为参观者讲述了安化黑茶的发展历程和脉络。其中,清代乾隆时期,在安化开茶行的甘陕茶商为祈祷风调雨顺而铸的巨型铜钟见证了明清时期安化茶业的繁荣盛况,一系列古文物体现了安化黑茶发展历程和茶人的爱业敬业,也记载了当地政府与人民群众为促进安化黑茶产业发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第三层展馆的主题是“岁月留痕”。顾名思义,欣赏完山水建筑和茶话茶事之后,第三层便是展示安化人文历史的地方了。这一层是安化匾额与碑刻文物的专题陈列,匾额文物亦为馆藏特色。“陶澍尚书第”部分展示了两江总督陶澍的墨迹以及来自陶澍故居的大量木刻、石碑,还有一幅清代宫廷画师张皋绘陶澍像,上有陶澍自题诗与官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黄自元书房”场景悬挂展示了十余件黄自元、黄凤岐的书法作品,其中黄自元的《楷书张茂先励志诗册》端庄秀蕴、静雅内敛,实属精品。这一层展馆所展示的安化古代匾额书法、雕刻、装饰以及碑刻各具其美,或轻盈灵秀,或肃穆庄严,不少碑刻还具有的厚重的历史文化感与历史社会功能。三层展馆一脉相承,循序渐进,让参观者得以全面了解安化这座神奇美丽、朴素迷人的城市。到了第四层,便是集茶旅集团云上大叶茶产品展示、茶艺表演为一体的游客休闲场所,是为来者提供场地得以品茗论道、登临遣兴。到了此处,默然欣赏茶艺师对中国茶道精神的演绎,喝上一杯地地道道的安化黑茶,是再惬意不过了。
文章编辑:钟晨
本期校对:曾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