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一些疾病对肾脏产生损害,肾脏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就会逐渐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其终末期就是尿毒症,简而言之就是肾脏疾病发展到了终末期。
终末期肾病(尿毒症)最喜欢以下这5类肾病患者:
01
多囊肾病
“多囊肾病”指肾脏长出多个囊样肿块。很多种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肾脏多发性囊肿,它们的病因及发展经过不尽相同。因此,“多囊肾病”是一类疾病的总汇,包括很多不同的疾病。多囊肾患者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如高血压、恶心、呕吐等不适。多囊肾病随囊肿增大的过程可能出现肾脏功能细胞的损伤,多囊肾的危害也随之产生即多囊肾导致慢性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发生。
02
长期大量蛋白尿无法控制的各种肾病
长期大量蛋白尿无法控制的肾病包括有很多,如少部分IgA肾病与膜性肾病、部分乙肝病毒相关肾炎、某些狼疮性肾炎及其它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等等。虽经更换多种治疗方案,但无法控制病情,仍有大量蛋白尿,伴或不伴有血压升高,这些肾病最容易进展为终末期肾病(尿毒症)。这是因为,大量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进行性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尽管如此,这些肾病仍需治疗,否则其发展速度会更快。
03
糖尿病肾病Ⅳ-Ⅴ期
糖尿病一旦出现显性蛋白尿,甚至进入肾功能衰竭阶段,即糖尿病肾病Ⅳ及Ⅴ期,多提示糖尿病肾病已经非常严重。随后的病情特点往往是大量蛋白尿、明显水肿、血浆蛋白下降及血肌酐升高等,通常还伴有糖尿病的其它表现,如心脑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等。目前,在我国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中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第二位病因,要不了多久,它将成为终末期肾病(尿毒症)长期透析的第一位病因。
04
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是根据肾活检组织病理学特点定义的一种肾小球损伤病理类型,好发于8~16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典型的病理改变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的增生,毛细血管壁的重构(系膜组织的插入和基底膜"双轨征"形成),肾小球毛细血管襻成分叶状改变。另外,大量研究证实原发性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10年肾存活率为60%~65%。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和出现肾间质病变是预后不良的主要征兆。临床发现,表现为持续性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肾病综合征预后差。约50%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10年内可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尿毒症)而需长期透析治疗。
05
慢性肾脏病3-4期
慢性肾脏病按照肾小球滤过率GFR(或肌酐清除率Ccr)的四个节点:90、60、30及15ml/min分为5期,即1-5期。相对来说,慢性肾脏病1期(GFR90ml/min)及慢性肾脏病2期(GFR介于90-60ml/min之间)不太容易进展为尿毒症。而慢性肾脏病5期(GFR15ml/min)已接近尿毒症,根本无需多言;除此之外,慢性肾脏病3-4期(GFR介于60-30-15ml/min之间)更容易进展为终末期肾病(尿毒症)。尽管如此,其中的慢性肾脏病3a期(GFR介于60-45ml/min之间),仍可以“有所作为”,规范治疗有希望避免进入终末期肾病(尿毒症),因此治疗非常重要。
专家推荐
肾病咨询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