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detail/
年是一道分水岭,疫情、全球局势不可逆地改变着世界。商业世界波诡云谲,热潮一波散了一波又起,马太效应从未像现在这样如此明显,任何商业个体都不能摒弃时代而孤独狂欢。投资泡沫散去,退出大年来临,企业上市是否是VC/PE行业退出的最佳渠道?退出策略如何进行多元化管理?S基金虽然高调,但如何退出?在由投中信息、投中网主办的“第15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上,投中资本管理合伙人马峻、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海通开元董事长张向阳、同创伟业管理合伙人唐忠诚、CMC资本合伙人兼首席运营官李伟才、锦天城律所高级合伙人温从军就《退出多重奏,资本向前冲》这一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与会嘉宾认为:
1.现在要改善一下投资策略,投资不能像过去一样有上市机会就投,还是回归投资的本质,价值成长。能不能投到一个大市值的公司这是一个关键。市值很小,这个公司增长有限,不投也罢。
2.从整个趋势来说,上市并不等于退出了,我们看到很多的上市公司市值非常小,流动性非常差,其实你卖不出来了,再加上资管新规的限制,那更限制得多。
3.大部分的企业不能IPO的,这种企业的处理很重要,有的企业不能拖,有些企业看情况,如果是短暂的资金困难,资金难能救就救,行业出现问题,或者是经营出现问题了,或者是发生了变化,这些企业要尽早处理。
以下为现场探讨实录,由投中网进行整理:
马峻:先回顾一下VC/PE市场的大环境,讲到退出无非是IPO、并购还有可能S基金。我看了一下数字,到A股上市家,去年是80家,翻了一倍,港股29家上市,比去年多了4—5家,美股也有20几个IPO,去年只有9家。但是这只是IPO市场的一部分,我们另外一边是看到你以后的退出情况怎样,因为上了市A股一年才退出,美股、港股也得等半年以后。现在美股、港股的情况是美股25家上市公司,80%低于发行价。港股53%低于发行价。A股就在讨论科创板的流动性,这是IPO的市场。
再看看并购市场,根据Wind的数据,一季度国内的并购交易有多个,数量上涨了30%,金额只有亿,平均每个只有个亿的交易金额,比去年通期跌了一半。这是现在主流退出市场的情况。
S基金虽然报道比较多说得比较多,但是成气候的成为退出渠道的比较少。所以我想趁这个机会请几位嘉宾和大家来分享一下在目前状况下的退出策略,以及你们退出的情况。
胡旭波:我是启明创投的胡旭波。讲到退出,启明创投从去年开始,全年是有12个IPO,今年到现在为止印象中是有6个,这里面包括我们的TMT行业和医药行业,有几个IPO还是蛮大的,我们期盼了很久。包括上交所主板上市的甘李药业,也包括科创板的石头科技,公司做得非常好,被称为除了茅台之外的第二个千元股,也有今年新上科创板的惠泰医疗等。
回答您的问题,启明创投是做早期和成长期的投资,我们希望我们的投资企业有一天能够变成一家上市公司。从我们的退出策略来说,我们希望根据美国市场、香港市场、A股等等的特点不同,对公司的要求的不同,来建议企业最适合在哪里上市。上市这件事情我们是无法控制的,只能说公司到一定的阶段、适合走到资本市场,我们会给一些建议。其他的收购、兼并、S基金也有不少的退出,但是基金管理的角度来看,最大的回报还是IPO,其他的只是退出渠道,很难成为业绩非常好的标的,要想取得出色的回报,还是靠IPO。
李伟才:我是CMC资本的李伟才,CMC资本是专注于科技、消费和文娱领域、有人民币和美元的基金。顺着马总的话,的确今年是很活跃的一年,在整个基金的被投企业里面,也有蛮多家今年是预备上市的,也有很多家已上市的,对我们来说,其实IPO更多的是一个风向标,企业到了成长阶段,也会为投资人带来未来的投资机会。
但是说今年是退出大年,我觉得还不能完全将其锁定,因为这还是要看最终的退出,这是企业业绩管理的大动作,要在适当的价格、在适当的流通环境下才能体现被投企业的回报率,才能真正地实现投资收益。
为什么我说IPO是风向标,因为公司到了这个阶段,也会引入很多不同的退出选择。比如说IPO之前,Pre-IPO的转让,这也是一种退出途径。年,整个中国的资本市场表现出更加广阔和更加纵深,也有很多不同的玩家参与。对于退出的途径,正常来说IPO解锁了好的流通性和价格,这也是市场正常的操作,但是随着IPO到了一定的阶段,背后不管是费用转让,还是之前关于S基金的大的讨论,其实还是有蛮多不同的玩法和做法,这些也是从基金业绩管理上需要主动去推行的。
这也是我们在实践中的一个方法。
投资不能只盯着IPO
唐忠诚:我是同创伟业的唐忠诚,从退出来说,大家都说这两年是退出的大年,从数量上来说是成立的。同创伟业年上了10家,年上了14家,今年上市及过会的IPO是10家,数量上蛮多的。但是我们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