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医生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ys_12560/
聚焦后疫情时代下,国内住宿业迎接新常态,探索新发展的应对之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上海报道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当前,国际旅游暂未恢复,在以国内旅游为主体的格局下,伴随出境回流的中高端消费需求叠加大众市场品质化需求的逐步释放,今年成为中国旅游业充分发掘内生动力的一年。
受疫情反复的影响,今年旅游住宿业高开低走、冷热不均。特别是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内持续出现多点散发的疫情态势,给住宿业的复苏增加了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国内住宿业的竞争格局和投资逻辑将如何演变?住宿业的品牌化、智能化、品质化发展之路,能否寻觅引导未来持续增长的新动能?
12月14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1世纪住宿业高峰论坛()”在沪举行。本届论坛以“坚守与转型:寻找新动能”为主题,聚焦后疫情时代下,国内住宿业迎接新常态,探索新发展的应对之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副总编辑、21世纪报系总编辑邓红辉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副总编辑、21世纪报系总编辑邓红辉在论坛上表示,虽然很多旅游业者感受到,今年的经营比去年更难,但住宿业仍在不断应变中顽强复苏。疫情改变了人们的需求,也倒逼行业发展,旅游住宿业需要为变化的市场提供更加多元的品类。
在变局中求变
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国内住宿业在年经历了疫情常态化的又一年。根据文旅部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26.89亿,恢复到年同期的58.5%。国内旅游总消费2.37万亿元,恢复到年同期的54.4%。
在今年疫情反复的情况下,国内住宿业仍在不确定性中顽强求变。
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研究所所长杨宏浩在论坛上指出,我国构建“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对住宿业发展影响深远。不仅是需求端、游客的消费偏好、消费习惯都发生了改变,住宿业的产业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头部效益强化。
杨宏浩基于目前环境与酒店行业的变化,对酒店行业战略布局做了几个判断。首先,双循环经济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所以我国住宿市场重心将转向国内市场。而市场格局及重心转移后,必须在住宿业态上进行创新。其次,随着发展模式的转变,酒店业重心将回归到酒店本身的运营管理。第三,酒店行业要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内外兼顾;第四,关于市场的下沉和国际化,一方面酒店业要沉下去,沉到三四线城市甚至四五线城市沉到社区,另外一方面还是要进行国际化发展,要走出去。
锦江国际集团副总裁、锦江酒店董事长、锦江酒店(中国区)董事长张晓强
锦江国际集团副总裁、锦江酒店董事长、锦江酒店(中国区)董事长张晓强以“寻找新动能—创新驱动下的锦江实践”为主题,分享了当前酒店企业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下,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必要性。他提到,今年是中国加入WTO的第20年,如果没有疫情,这20年是外资、民营、国营性质的酒店企业都做得风生水起的20年。
但疫情改变了现状,让酒店行业身处剧烈震荡之中,“我们面临的不光是利润下跌和险境,也面临着增长的无力,创新的乏力”。张晓强形容,过去20年酒店行业的发展按下的是快进键,迎来了跑马圈地式的快速增长,但疫情让一切被按下了慢进键甚至是停滞键,虽然艰难,但这就是现状。
不过另一方面,张晓强也表示,疫情让酒店行业重新思考,原先的模式、经验、运营,产品其实并不能够适应新的消费需求。在不确定性中寻找增长非常不容易,而锦江给出的答案是“创新”。
首旅如家酒店集团总经理孙坚
作为国内酒店行业资深的从业者,首旅如家酒店集团总经理孙坚分享了后疫情时代国内酒店业的下半场转型之路。在他看来,探索转型是酒店业的下一个风向标。上半场,酒店集团们凭借以速度、规模的“快而大”,赢得了竞争格局。但在下半场的转型之战中,酒店行业需要向专业、精细的方向做“专而细”的活。
对此,孙坚认为,在这场转型变革中,酒店业应从创新视角出发,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