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尖掠过、风雨悬停,他在进退之间挑战自我极限;
枕戈待旦、闻险而动,他以无声誓言诠释坚定担当;
慈心为民、善举济世,他将无私情怀划出绚丽航迹;
小爱诚忠,大爱深广,他用铿锵热血燃动希望之光。
每一次命悬一线的海上救援,考验的不仅仅是驾驶技术,更是做人的艺术;
每一次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历练的不仅仅是英勇胆识,更是人性的真善。
他以热爱为擎,专业、专注、专心地对待所从事的飞行救助事业,铸就“海上生命线”的坚不可摧。
浩渺海天,这一切无畏的举动,只因他的“存在是因为被需要”,被赋予了名为奉献的意义。
01“每一次救援就像走过一次人生”
年9月16日,被称为年度“风王”的超强台风“山竹”裹挟暴雨袭击广东。当天上午10时,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简称东二飞)接到求助信息:在汕头海门湾附近,一艘塞拉利昂籍货船搁浅,船上9名外籍船员被困超过24小时,危在旦夕。
接到任务后,黄智斌带领“B-”机组从厦门高崎机场起飞,前往汕头海域货船出事地点实施救援。
“机场距离事发点海里,飞过去需要1个多小时,直升机装满油一般只能支持4个小时的飞行。在事发点东南10海里,是台风影响的大降水区,飞行条件恶劣,耗油量比平时要大,没有备降点,此次救援需要按照3个多小时的时间倒计时进行。”一开始,黄智斌担心的是直升机燃油问题。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难飞行,直升机到达救援现场。黄智斌发现,这次救援更大的挑战是岸边竖着的联排高压线,直升机无法从常规飞行角度接近出事的货船。“旁边是66节(相当于每秒33米)大侧风,直升机只要一转弯,可能就会被吹到下风区撞到高压线!”
危急时刻,黄智斌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通过倒飞的方式向出事货船靠近。“所有飞行都存在风险,如果倒飞过程中出现飞机故障,处置机会是很小的。”通过倒飞,直升机成功抵达出事货船的上方并停靠在甲板上,在两名救生员的引导下,被困的9名船员登上直升机,直升机升空,开始返航,持续2个多小时的救援圆满结束。
“直升机倒飞在平时训练中从来没有接触过,是紧急情况下,综合考虑作出的选择。”黄智斌回忆说。
上演这次生死驰援“大片儿”的主角黄智斌,现任东二飞飞行管理部部长、搜救教员机长,是东二飞独立培养的第一批搜救机长。见到他时,他正在福建三明沙县机场,带领5名飞行学员开展低气象仪表飞行集中训练。
急中生智、利用飞机倒飞成功救下9名遇险船员,让黄智斌有了“倒飞黄”的称号,不仅让他在系统内小“火”了一把,倒飞壮举还登上央视等各大媒体。实际上,这并不是他第一次上演“绝处救援”。
年2月6日,在厦门机场东南方向约60海里处,“闽龙渔”轮船体进水,即将沉没。东二飞接到救助信息后,迅速启动应急救助预案,双机出动。此时,事发海域风力达到8级,掀起5米高的巨浪,船体侧翻90度,随时有翻扣或沉没的危险,11名船员被困在船只后甲板上,急需救援。
黄智斌机组到达救援现场后,果断决策,采用高绳传送救援套方式迅速开展救援,机组成员默契配合,在10分钟内将11名船员全部安全救上直升机,机组返航,遇险船只随即沉没。
“套用电影《速度与激情》里面的一句话,我觉得每一次救援就像走过一次人生。”谈到救助飞行事业,他深有感触。入行15年,参与各类救助任务起,成功救助遇险人员人。“十多年里,我救过的人大部分都没见过正脸,看到的都是他们的背影。”黄智斌说,“救下的这多个人,其背后是多个家庭。”
在他看来,海上救助虽然是一项有风险的事业,但也是值得一生为之付出的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我觉得,存在是因为被需要。有一天人们坐邮轮去旅游的时候,知道有这么一支队伍在那儿,心里会安心很多。”
“闽龙渔”轮救援现场。
02热爱为擎诠释担当奉献
“我小时候没怎么见过飞机,没有当飞行员的梦想,更没想到能成为一名专业救助飞行员。”身穿蓝色连体飞行服的黄智斌说,肩章上鲜艳的黄色四道杠显示其机长的身份,也让他个人整体形象更加挺拔。
黄智斌,年毕业于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大四快毕业时,参加了当时刚成立不久的东二飞招募自主培养救助飞行员的面试。经过层层筛选,黄智斌成为4个实训学员中的一个。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习两年后,他跻身飞行员行列,被送到珠海直升机公司实习,这一去就是5年。
5年的时间里,黄智斌身上一直背着一个“小家”。他辗转于公司的各大基地,从事直升机载客运输工作,打磨经验,累计飞行时间。那时候,他经常夏天在三亚,冬天到东北。每次连续出差几个月,出门就带两个大行李箱,里面装着备换衣物,随时准备从酷热的三亚调到寒冷的东北。
5年的时间里,黄智斌几乎没怎么回过家。“我不是不想回家,常常是舍不得回,在别人的公司,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有时候一年才飞多个小时,当有机会一个月飞八九十个小时的时候,肯定要珍惜。”黄智斌回想起在外打磨的5年时光,十分感慨。
虽然成为搜救飞行员是“计划外”的事情,但黄智斌仍然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遇。“我是干一行爱一行。”黄智斌坦言。因为热爱,所以无论外部环境怎样,他从未想过放弃。
年,东二飞有了自己的直升机,救助飞行队组建工作在即,黄智斌带着0多小时来之不易的飞行时间,和在外面“摸爬滚打”练就的一身飞行本领,终于回到了“家”。
回到东二飞之后,黄智斌不仅要做副驾,还要主抓筹建单位的航空安全部。领导给他一个空房间,告诉他,就在这里,把航空安全部给筹建起来。
扫地,擦桌子,整理办公室,打开通讯录,打电话找实习公司的同事一个一个部门了解、找兄弟单位学习经验,先定一个小目标,再完成一个大目标……两年时间,黄智斌圆满完成了领导交给的任务。
“那段时间,我常常刚刚执行完飞行任务,就大汗淋漓地跑去开行政会议。”黄智斌笑着说。两年的时间里,单位和个人互相成就,年,黄智斌升为机长,肩章上又多了一道杠,这是数以千计的飞行小时和数百万公里的飞行里程凝结而成的四道杠肩章,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更代表对国家使命的履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作为大陆在台湾海峡的唯一空中救援力量,东二飞自成立以来,就被赋予保卫台湾海峡、促进两岸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使命,承担着超越海峡中线守护生命的重大责任。
年7月15日,“新洁利15”渔船上的船员张志军因慢性肾衰竭全身浮肿已近一周,生命危在旦夕。“求救船只坐标超出我队搜救区域40公里!”东二飞接报后发现棘手情况,此时,渔船已超越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海峡中线。
“让船全速往大陆方向行驶,与直升机会合,一小时后,船只完全可以进入搜救空域内。”黄智斌迅速提出救援计划。
下午4点25分,救助直升机从厦门高崎机场起飞。接近船只时,黄智斌发现该船为深海渔船,船只周围遍布桅杆、渔网和钢索,经过低空观察,才在船尾的一小块空地找到救生员降落点。直升机精准悬停,将患者通过救生索接上飞机,医院。
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东二飞和黄智斌都做到了。
黄智斌。
03孜孜以求演绎机长艺术
好的搜救机长不仅需要精湛的驾驶技术,更要有统筹协调整个机组的艺术。“胆大心细、统筹协调、较强的预见性是搜救机长必不可少的素质。”为做好机舱管理,黄智斌孜孜以求。
“胆大就是在紧急情况下、遇到高难度的救援任务时不退缩。”黄智斌认为,艺高才能人胆大,非常情况下作出的非常选择,需要平时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和对驾驶技术的自信。“救援现场瞬息万变,没有彩排和预演,缺少胆识完成不了救援任务。”
作为搜救机长还要有好的座舱资源管理能力,让机组成员之间的默契度与配合度保持最佳状态。“机组互动效果好,救援效率会随之提升,这很大一部分因素在于机长的统筹协调能力。”黄智斌说。
“机长的预见性对整个救援机组至关重要。‘上医治未病’,机长要能预见即将到来的危险,从而做出防御性措施,以有效规避危险,将不安全因素扼杀在摇篮之中。”黄智斌说,“看似飞与不飞之间的简单选择,其实考验的是机长的预见性,他要综合考虑到各种风险,科学研判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尽量规避大的风险点。”
年,黄智斌正式被聘任为搜救教员机长,角色多样化,肩上的担子也更重。“教员机长和普通搜救机长有很大区别,他扮演传道授业的角色,需要将自己驾驶直升机凭经验和感觉能做到的事情,条理清晰地传授给学员。”黄智斌解释说。为此,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潜心研究教学科目,精心编制飞行教案,结合地面教学、空中带飞、课后总结讲评的形式,扎实开展飞行专业的传道、授业、解惑等工作。
“师父平时带我们做特勤训练时,会将练习余度放到最大,模拟最真实的飞行故障,强化我们的驾驶技术。”正在跟着黄智斌练习搜救副驾驶改装的郑传焱说,“同时,又对日常细节抠得很细,经常询问一些航前准备方面的问题,回答稍微有迟疑就会被返工。”
担任搜救教员机长3年多来,黄智斌先后参与完成了4名搜救机长改装和7名搜救副驾驶改装,完成3名飞行员的仪表等级改装,总带飞时间达小时。
除此之外,为了提高救助飞行队标准化运行的规范程度,年,黄智斌带领机组人员,对飞行运行组织程序进行了梳理,编制了东二飞《标准程序手册》,固化飞行运行中的各类流程,并在实际运行中进行运用,提升了机组人员的安全意识,为飞行空地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东二飞在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的部署下,积极纳入民航标准管理体系,由飞行管理部牵头负责相关工作。作为飞行管理部负责人,黄智斌勇挑大梁,带领职工加班加点,研究民航法规,编制运行手册,宣贯程序,协调民航相关部门,顺利帮助飞行队于年完成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CCAR-部)审定,推动东二飞在运行管理方面再上新台阶。
“取得CCAR-《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运营人运行规范》,将会更好地提升飞行队安全管理水平,各项工作做到按章运行、规范运行、安全运行,是救助飞行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东二飞党委书记潘国雄表示,“正是有了像黄智斌一样充满朝气与锐气的同事组成的团队,东二飞才会不断突破自我、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国的海上救助飞行事业才会蒸蒸日上,后继有人。”
黄智斌。
04“感觉孩子长大是一瞬间的事”
工作忙,无暇顾及家人,黄智斌对自己的“小家”充满愧疚。
3月28日下午5点,福建漳州中雨微停,黄智斌的妻子黄枚花接到儿子从学校打来的电话。“早上出门忘记带伞,没人去接他,只能先在学校写作业,等雨停了自己回来。”黄智斌的儿子今年12岁,上小学5年级,小女儿刚刚出生三个月,妻子需要留在家里照顾。
“给孩子买了一个定位手表,出校门前提前打电话,我时刻盯着他的移动位置,才会放心些。”黄枚花随即打开手机定位软件,“现在儿子长大了,比以前省心许多。”
在采访黄智斌时,记者曾征求意见,能否让妻子聊聊对他及他工作的看法。“还是别让她说了,肯定全是‘负面’的。”黄智斌开玩笑说。
黄智斌没有接孩子放学的“资格”。“他整天忙于工作,一年下来,接送孩子的次数不过一两次,老师也从来没有见过他,所以,他一个人接不回孩子。”黄枚花说。
“感觉孩子长大是一瞬间的事。”黄智斌感慨道。妻子刚刚怀孕,他就回到岗位,再次回来才三天,儿子就出生了。“上次见他时才刚刚会坐,下一次就会叫‘妈妈’了。”因为不经常回家,黄智斌错失了很多孩子成长的珍贵瞬间。
其实,黄智斌在家庭生活中,一直都是个“局外人”,甚至于都没有家里的钥匙。“回家的次数太少了,如果回来就打电话问一下家里是否有人。”黄枚花笑着说,“我经常说他‘嫁’给了单位,和同事相处的时间都比跟我的长。”
工作以来的15年里,黄智斌在家时间很少有超过两天的,“他是典型的摩羯座。”黄枚花说,“从来没在家过过一次完整的春节,遇到交接班时,我和儿子就陪着他一起去值班,高速公路服务区的麦当劳就是我们的团圆饭。”
“哪里有危险、有需要他就会往哪里去,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前面等待他的究竟是什么。”作为家人,妻子十分担心黄智斌的安全。怕黄智斌工作分心,平时家里的琐事,她从来不跟黄智斌提起。“他总跟我说,救援是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任务来的那一刻救人永远是第一位的。”
黄智斌和妻子在工作时间基本不联系,但每晚都会打一个电话,“不是有很多的话要说,也没有重要的事情,就是确认一下他是否平安。”
采访手记“把你的全部奉献给你所热爱的一切”
今年春节期间,韩寒导演的新春贺岁档喜剧电影《飞驰人生》强势霸屏。滑稽的角色设定、诙谐的人物语言,在达到影视“笑”果之外,电影中一些旁白也引发观众深思。其中,当被问及赛车手必胜的绝招是什么时,男主角的回答让人印象深刻——“奉献,把你的全部奉献给你所热爱的一切。”
“80后”机长黄智斌,将这句话诠释得淋漓尽致。身为我国唯一一支专业的海上搜救队伍成员,黄智斌感恩、热爱并奉献于眼前的一切。
出于对救捞事业的热爱,在千钧一发之时,他心中多了些果敢决绝,毅然踏上救援征程;出于对人命救助的大爱,在“大家”与“小家”面前,他没有半点踟蹰,双肩扛起一方海域水清民安的责任。
也许平时他也有铁汉柔情的一面,但在警报声响起的瞬间,“救人”便成为他最高行为准则。每一次出击,都是对奉献的生动实践。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海上救捞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职责和使命。正是有了像黄智斌一样时刻秉承热爱与坚持、责任与奉献的中国救捞人,中国救捞事业才有了气贯长虹的大跨越!(蒋家乐)
图片由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提供
推荐阅读交通运输部
你!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交通扶贫那些事
宁夏彭阳:公路通到村,致富有门路
感动交通
广州打捞局赴马来西亚应急救援队:千万里,只为你
这个清明假期,高速公路总交通流量超1.4亿辆次
交通扶贫那些事
“现在路好了,产品根本不愁销”
责编/吴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