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安化县委关于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

中共安化县委

关于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

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强基层打基础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快建设畅通、宜游、秀美、富裕新安化,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定政治信仰,践行初心使命

1.坚定不移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永葆政治本色,确保对党绝对忠诚。采取集中轮训、理论宣讲、组织生活、在线教育等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防范政治风险。挖掘红军长征安化遗迹等本土红色教育资源,打造云台山英雄公园、烟溪兵工厂等党性教育基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2.坚定不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发挥政治指南针作用,引导党员干部排除各种干扰,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在“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实际工作中经常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用好村民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宣传教育,把党的主张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3.坚定不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着力推动发展,改善民生。制定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实行“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做到“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认真研究解决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就业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二、提高政治能力,突出组织引领

4.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确保政治和业务融为一体、高度统一。探索政治建设考察向基层党组织延伸的有效途径,注重在党建、扶贫、发展、民生、稳定一线考察基层党组织和干部的政治表现。深化党支部“五化”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严实推行党员积分管理,确保党的组织生活经常、认真、严肃。每年创建一批党建实效化示范点。每年排查整顿一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

5.强化对群团组织的引领作用。突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引导群团组织认真履行政治责任,充分发挥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党建带群团组织建设,健全和落实党建带群建联席会议制度,将群团组织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主题活动有效融合。支持基层群团组织开展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党建引领志愿服务等工作,推动群团改革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6.强化干部队伍的培养管理。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突出抓好党政正职政治建设考察。注重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选调生、大学生村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中定向选拔乡镇领导干部、乡镇公务员或事业站所人员,一个届期内至少开展2次选拔工作,确保换届时每个乡镇至少有1名上述人员进班子。对连续任满3个任期、表现优秀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可考核招聘解决为事业编制身份。乡镇党政正职人选一般要有2年以上乡镇领导工作经历或3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乡镇领导班子中,具有2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的人员应不少于三分之二。县直单位党政正职优先从具有乡镇工作经历的领导干部中产生,县直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具有乡镇工作经历的干部一般达到60%以上。县直单位35岁以下、没有乡镇工作经历的干部,原则上要安排到乡镇任职、挂职,有序推进乡镇之间、乡镇与县直机关干部双向交流。对在乡镇累计工作满20年或在乡镇工作时间较长且年满50周岁,经组织考核表现优秀的干部,可根据本人意愿优先安排到县直机关事业单位或离家庭居住地较近的乡镇工作。严格落实艰苦边远地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招录政策,继续实施“”人才引进工程。推行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定向聘任。扎实开展“担当作为好团队”和“担当作为好干部”“最美村支书”“最美乡村医生”“最美基层农技员”“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等评选表彰活动。健全基层干部培训制度,每年组织基层干部到党校、高等院校、发达地区学习培训。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严格落实党员干部待遇保障、健康体检、带薪休假、谈心谈话、关怀帮扶、容错纠错等规定。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严格按照“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基层干部撑腰鼓劲。

三、夯实政治根基,筑牢战斗堡垒

7.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工程,全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居)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村(居)“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严格实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建立村干部任职资格县级联审机制,试行县乡统筹选派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异地交流任职,探索选派先进村党组织书记兼任后进村党组织书记。落实选派第一书记长效机制,实现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空壳村、贫困村选派全覆盖。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实施“能人回引工程”和“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注重从优秀青年农民等群体中发展党员。落实党员联户、党员户挂牌、承诺践诺、设岗定责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深化驻村帮扶、结对帮扶。加大资金、人才、技术、产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每年重点扶建30个左右集体经济强村。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县—乡镇—社区—网格—楼栋”五级治理模式,推行“党建引领·三员两长网格化”管理,开展“一创多评”活动。落实流动党员定期报告制度,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主题活动,组建村(社区)乡贤协会,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助推乡风文明、促进乡村振兴。

8.大力提升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深入推进城市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抓严抓实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制,做深做细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制。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驻社区单位公共资源应无偿与社区共享。加快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建设。建立社区党员干部包联网格、走访群众制度,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深入开展党建引领“基层吹哨、部门报到”,做到紧急事项随时响应,常规事项限时响应,真正实现群众有求必应、部门一呼百应,确保“吹哨报到”落地见效。

9.全面提高机关党的建设质量。突出党和国家机关作为政治机关的鲜明本色,认真践行“三个作表率”要求,大力整治机关党建“灯下黑”“两张皮”问题,建设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创新开展“微心愿、微党课、微服务”等活动,引导广大机关党员在“三大攻坚战”、文明县城创建等中心任务中发挥表率作用。按照机关工作人员总数的1%至2%的比例,选优配强机关专职党务工作人员,保持队伍相对稳定。务实推进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引导离退休党员干部发挥作用。

10.有效发挥党组织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的政治优势。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管理和治理中,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配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书记,全面推行党组织书记、董事长“一肩挑”,健全党组织议事决策机制。加强停产破产改制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实施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党组织隶属关系调整、组织生活开展、困难党员关怀帮扶专项排查整顿行动,发挥党组织在企业改革、解困、维稳等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11.扎实抓好学校、医院党的建设工作。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坚持学校重大事项由党组织研究决定。严格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行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一肩挑”。学校党组织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实施“双培工程”,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培育师德师风先进典型。全面落医院院长负责制,重大问题由院级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二级及以医院,实行党组织书记、院长分设,医院根据规模大小等实际情况宜兼则兼、宜分则分。建立党委主导、院长负责、党务行政工作机构齐抓共管的医德医风建设工作机制,建设患者放心、医院。

12.切实提高两新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质量。建立排查一批、转接一批、发展一批、招聘一批的“四个一批”长效机制,明显降低没有党员的两新组织比重。选优配足管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对规模较大或党员人数较多的两新组织和省级以上园区全面选派专职党建指导员,对没有党员的两新组织、功能型党组织全面选派兼职党建指导员。探索打造“村企党建共创”模式,提升两新党建“有效覆盖”的力量保障和工作水平。

四、强化政治担当,确保落地见效

13.压实工作责任。健全基层组织工作责任落实体系,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坚持“书记抓、抓书记”,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级领导干部要履行“一岗双责”,切实加强对基层组织工作的领导、指导、督促和监督。完善考事与考人相结合的全员绩效评估体系,把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政治建设考察、县委巡察、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抓好结果运用。严格责任追究,对不认真履行工作责任,不认真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的党员干部,一律不得提拔重用晋升,情节严重的严肃问责。

14.改进工作作风。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建立基层工作职责事项准入制度,全面清理规范“一票否决”事项和“责任状”,县级部门不得以签订“责任状”、分解下达指标、考核验收等方式,把工作责任和任务变相转嫁乡镇承担。改进工作部署、操作程序、文件会议、资料台账、考评方式,除县委、县政府明确可实行单项考评的工作由主要责任单位组织考评外,其他单位一律不得单独开展年终考评或其他名目的考核、验收,切实减轻负担。改进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方式,不搞繁琐的指标体系和分数评定,将党建考核中基层党员群众评价的权重提高到50%以上。大力改进调研作风,以需求、问题、效果为导向,坚持“四不两直”方式,注重听取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行“互联网+监督”,强化村级财务监管,从严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

15.强化工作保障。建立乡镇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服务清单。县直部门设在乡镇的机构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依法赋予乡镇对县级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和征得同意权,赋予乡镇规划参与权、综合管理权,赋予乡镇对区域内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建议权,建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考核评价制度。整合现有站所、分局执法力量和资源,组建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逐步实现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在基层事业单位编制总量内建立“人才编制池”,实行动态调整,允许乡镇事业单位统一设置岗位、统筹使用岗位职数,有编即补,空编率控制在5%以内。未经县委组织部批准,县直部门不得从乡镇临时抽调工作人员,经批准的抽调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半年。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落实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完善乡镇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年终奖金和年度绩效工资政策,稳步提高收入水平,确保乡镇干部高于县直机关同职级干部10%-20%。乡镇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在现有规定基础上提高10%,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比例高于县直单位。落实村(社区)组织运转经费,建立正常增长机制,除发放村干部基本报酬外,办公经费一般每村每年不低于3万元,常住人口在人以上的村一般不低于4万元。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按照不低于全县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倍标准确定,年终绩效考核奖励由乡镇党委和政府根据村干部年度绩效考核等情况确定,标准不低于其本人本年度月平均基本报酬,经费纳入县乡财政预算。按上级要求落实村(社区)“两委”干部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在乡镇设置党建办公室,至少配备3名专职党务干部,建立乡镇党务干部选拔使用和交流任职常态化工作机制。积极改善乡镇干部工作和生活条件,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完成乡镇“五小”设施和周转房建设。整合基层网格管理和指挥平台,依托村(社区)合理划分基本网格单元,统筹网格内党的建设、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等工作,实现“多网合一”。

来源丨安化党建

编辑丨周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xinke.com/nddy/56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