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外百日咳感染都呈上升趋势,出现了“百日咳再现”。
年7月,DebraHillier博士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1篇关于1个婴儿的“咳嗽”的病例报道:
患儿最近曾接触过一位患有“支气管炎”导致咳嗽的祖母,疫苗接种史不详。
祖母的疫苗接种史不详。婴儿的母亲已接种百白破疫苗,婴儿母亲在怀孕期间已接种百日咳疫苗;鉴于她的年龄,婴儿尚未接种疫苗。
体格检查:痉挛性咳嗽。实验室结果:白细胞计数为每立方毫米14,(参考范围,至12,),伴有淋巴细胞增多。鼻咽部百日咳杆菌PCR检测证实为百日咳鲍特菌感染。
患儿住院25天,住院期间反复发作咳嗽,呼吸暂停,氧饱和度下降至50%以下,心率为每分钟50次,采用阿奇霉素治疗,使用袋式面罩通气作为救援措施。同时还进行氧疗和鼻饲喂养。
同时患儿的父母和祖母给予阿奇霉素治疗。随访患儿至出院后3个月,患儿发育正常、身体状况良好,未见咳嗽。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全年散发,以夏秋季多见,常见于婴幼儿。患儿在痉咳期可表现为呼吸暂停,心动过缓,肺炎,癫痫发作或猝死等严重并发症。
临床症状是什么?
新生儿肺部体征不明显,典型临床症状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终末出现深长的鸡鸣样回声
实验室检查有哪些?
中国儿童百日咳诊断及治疗指南:0-3月龄百日咳患儿,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之一为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升高(≥20*/L)伴淋巴细胞增多(淋巴细胞比例≥60%)、若实验室分离出百日咳杆菌或PCR检测百日咳鲍特菌阳性,即可确诊新生儿百日咳。
治疗方法有哪些?
控制传染源,对患儿进行有效隔离。美国CDC建议:新生儿百日咳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百日咳治疗的首选药物,如阿奇霉素。阿奇霉素10mg/(kg·d)连用5d。对其并发症采取对症治疗。
预防措施:
计划免疫:接种白破三联疫苗。密切接触者口服阿奇霉素预防。
鉴别诊断:
1、气管、支气管异物:异物吸入史,症状不典型者可行X线或支气管镜检查。
2、小儿肺门淋巴结结核:若肿大的淋巴结压迫气管、支气管,可有阵发性咳嗽或哮喘性呼吸困难。可行X线、CT、PPD试验,痰细菌培养等加以鉴别。
总结
新生儿百日咳临床症状不典型,易漏诊,并容易造成隐匿性传染,痉挛期持续时间长,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新生儿科医生应加强对此病的认识,对有长期无热咳嗽患者或有接触史的新生儿,出现肺部体征不明显的长期阵发性咳嗽,需警惕百日咳可能。
那么新生儿常规实验室检查有哪些异常表现,需要我们提高警惕呢?百日咳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在婴儿初次感染时更为常见,而在接种过疫苗或再次感染的患儿当中相对少见,这部分患儿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往往正常。查阅各国百日咳诊断标准中未将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作为诊断依据,但“中国儿童百日咳诊断及治疗建议”将其列为百日咳诊断条件之一,实验室确诊标准:(1)0~3月龄: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有以下之一即可确诊:①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计数升高(≥20×/L)伴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比例≥60%)但是指南中未提及的常用细菌感染检验指标: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炎性指标的升高虽常常做为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但轻症百日咳患儿中监测一般正常,但也有相关文献报道:重症百日咳上述指标明显增高,因样本例数少,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对诊断新生儿百日咳参考意义尚需探讨。
在临床工作中百日咳痉咳期最大的困扰是频繁剧烈的咳嗽,我们需要采取哪些对症治疗呢?“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年修订版)”建议:治疗药物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全身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抗组胺药等,由于缺乏严谨的临床研究证据,目前没有公认的推荐意见。国外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百日咳的基础上雾化吸入布地奈德(≤2岁0.5mg/次,2次/d;2岁1mg/次,2次/d),可明显改善咳嗽症状。国内也有临床观察性研究报告,在给予抗感染和其他一般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于缓解痉挛性咳嗽症状效果明显,可避免或减少使用全身型糖皮质激素,尤其适用于小年龄儿童。因此建议在痉咳期(2~6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0.5~1.0mg/次,2次/d)。同时,可与抗胆碱能药物联合雾化吸入,以减轻气道炎性渗出、黏膜水肿与黏液分泌,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百日咳的临床表现受到患者年龄、疾病过程、疫苗接种等多种因素影响,已接种百日咳疫苗的年长儿童症状不典型,痉咳不明显,慢性咳嗽是最主要的临床表现。
因此对有长期无热咳嗽患者接触史的新生儿,出现阵发性咳嗽,持续时间长,肺部体征不明显,需警惕百日咳可能,应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临床工作者应重视慢性咳嗽患儿当中百日咳感染的存在,不应满足于对典型百日咳临床表现的认识,传统使用的百日咳诊断标准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有限,临床医师应积极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明确百日咳与儿童慢性咳嗽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1、李海霞,刘克战《新生儿百日咳7例诊治体会并文献复习》
2、ChanaA.Sacks,M.D.《WhoopingCoughinaYoungInfant》;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July11
3、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年修订版)[J].临床儿科杂志,,02:95-.
4、《中国儿童百日咳诊断及治疗建议》
5、吴丹遐,陈强,李岚,申昆玲,姚开虎.百日咳感染在儿童慢性咳嗽中的地位及其临床特征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01:18-23.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