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安化茶旅一体化发展

安化县政协主席、安化县旅游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李太源

  

  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要加快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安化作为中国黑茶之乡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安化还被誉为中国最美小城、中国最佳养生休闲度假胜地,同时还是羽毛球世界冠军的摇篮。近年来,安化积极实施茶旅一体化战略,结合安化黑茶产业和旅游产业两大产业的优势,进行资源互补,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良好效果。

  

进入新常态,面对增长动力转换和资源环境约束的新形势,大幅度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向“绿色化”要生产力,达到经济增长与碧水蓝天同步实现的目标,是经济发展最理想的模式。可以说,茶旅一体化作为绿色发展最有效的手段,是安化发展的终极目标。

  

安化已经确立茶旅一体化发展战略,要快速有序地实施这一战略,加快推进安化茶旅一体化发展,需要重点把握几个关键性的方面。

以黑茶文化为灵魂

  

安化先有茶后有县,产茶历史悠久。历史上,安化人民以开明开放的心态,积极接纳晋、陕、甘等地茶商到安化办茶购茶,资江两岸不足百里的区域有8个茶叶专业镇,多家茶号,拥有10余万茶工,“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就是对当时繁华盛景的生动描述。安化黑茶顺资江而下运往汉口,经河南、山西转销西北各地,或经张家口发至中俄边境重镇恰克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船舱马背”式茶马古道,在历史上有极其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对西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安化成为当时长江水系与汉口相连的最大茶叶码头和世界黑茶中心。

近年来,安化黑茶和“中国黑茶之乡”品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安化黑茶”成为安化最响亮的名片,钦慕安化黑茶、品尝安化黑茶、感受安化黑茶文化,已逐步成为一种时尚。推进茶旅一体化,要更加注重黑茶文化的推广,努力创造“安化=黑茶”的效果,快速提高安化知名度,形成强大的向心力。

一是加快茶旅一体载体建设。将茶园建成景区。规划建设资江两岸“生态茶廊”、茶马古道沿线“生态茶带”、雪峰湖沿库“生态茶湖”以及芙蓉山、云台山等“生态茶山”。同时推行茶园间种名贵树木模式,打造“茶林相间、花香茶海”的独特美丽景观。以生态茶园为依载体,积极举办茶园文化休闲活动,积极开发观茶、采茶、煮茶、购茶等内涵丰富的文化生态旅游项目。将茶企建成景点。积极引导安化黑茶产业园及重点茶企在规划、建设中充分考虑工业旅游因素,设置游客参观专用通道,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把茶叶生产、观摩体验和茶故事、茶文化进行深度融合。将茶产品做成旅游产品,加快“时尚化、大众化、功能化、方便化”的茶产品研发,加快茶饮料、茶食品、茶美容、茶保健品的开发力度,使安化黑茶成为拳头旅游商品。

二是保护挖掘茶文化遗存。一处文物古迹,都有一个神奇的历史传说;一个完好原始自然村落,都有自己独特生活习俗,折射着历史文明。要全面推进古茶市、茶亭、茶碑以及风雨廊桥等茶文化遗存保护和修缮,抓住黄沙坪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契机,全力打造古茶市。组织专门力量,收集整理茶歌、茶俗、茶艺,加强历史民俗、文化典故的挖掘和保护,编印出版《安化茶歌》《安化民俗》《安化茶艺》等专著,彰显安化黑茶的神奇魅力。

三是丰富茶文化发展形式。在挖掘整理茶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要与时俱进,支持骨干茶企和文艺单位编排类似于《千两茶号子》《安化黑茶传天下》等“茶戏”,排演像《黑茶印象》那样的歌舞剧目。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国安化黑茶文化传播中心经营模式,使之成为扩大安化黑茶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平台。加快以安化黑茶和风土人情为背景,编创、拍摄电视剧或MTV。今年,第三届中国黑茶文化节将第一次在安化本土举办。要抓住这一契机,打造黑茶文化节会品牌,不断提升安化黑茶影响力,让黑茶文化节成为安化黑茶文化的传播平台,成为安化形象展示的窗口和要素流动集聚的重要形式。

以生态文明为根本

安化素有山奇、水美、石怪、洞幽、林茂之美誉,自然环境十分优美。自敷溪入境,沿资江溯流而上,两岸森林葱郁,山水相映,碧波荡漾,如置身山水画中。境内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拥有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雪峰湖国家湿地公园、湖南柘溪国家森林公园和雪峰湖国家地质公园等四张国家级园区品牌。

新形势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传承安化绿色基因、彰显安化特色的必然选择,也是顺应低碳发展新趋势,破解资源环境硬约束,支撑茶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的根本。

一方面,要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完善国家重点功能区县规划,重点抓好宜林荒山绿化、公路通道绿化和城镇空地绿化,基本呈现城内城外森林化、村前村后茶果化、公路铁路林荫化、江边湖边屏障化、森林文化多样化的“五化”良好发展态势。完成柘溪水库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规划。减少商品用材林采伐指标,扩大封山育林范围,抓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严格规范河道砂石采挖行为,逐步退出库区网箱养鱼,推进溪流禁渔。完善企业排污治理设施,启动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工作。

  

另一方面,要强化生态资源保护。茶旅一体化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在开发能力不足的条件下,必须保持稍安勿躁、宁缺毋滥的胸襟,切实保护好现有资源。要牢固树立敬畏自然、保护生态的生存理念,加强六步溪自然保护区等核心功能区以及芙蓉山、九龙池、雪峰湖等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达不到科学开发、综合开发的条件,一律禁止开发,宁缺勿滥。对招商引资项目,坚决做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不批、不符合发展规划的不批、存在环境污染的不批,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切实保护好青山绿水。

云上茶园晨景云上茶旅文化园提供

以基础建设为保障

  

安化基础设施薄弱,推进茶旅一体化要致力补齐短板,破解发展瓶颈,夯实发展基础。

  

一方面,要构建大进大出平台。安化位于湘中,离长沙公里,益阳公里,武陵山系和雪峰山脉横贯东西,将安化分割成一个巨大的横“川”字,相对不便的交通,让安化养在深闺人未识,成为了制约茶旅一体化发展的瓶颈。走茶旅一体化发展之路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交通瓶颈。要加快推进马安高速、二广高速、S扩改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逐步把安化建设成为湘中重要交通枢纽和中转平台。加快推进东坪至梅城、东坪至茅东、东坪至平口等县域干线公路建设,打造以东坪为中心的县域1小时经济生活圈。加强重要景区景点交通建设,适当提高道路建设等级和标准,通过道路交通将各景区结点成线成网。

另一方面,要提升城镇承载功能。按照厂城融合和宜居宜业宜游的要求,加快建设一批茶旅重镇。县城东坪作为茶旅一体化的重要节点,要立足“山水生态茶城”的战略定位,致力打造国家A级景区,大力推进中国黑茶博物馆、黑茶大市场、黑茶学校等重点工程建设和旅游招商活动,使之成为规模适度合理、布局整体均衡、建筑精美雅致、生产精益求精、服务精细至善、生活品位高雅、坚持集约化发展的城市。要进一步完善小淹、江南、冷市、田庄、柘溪、马路等一批茶旅重镇的规划和市政设施,重点支持标准化茶园、骨干茶企以及茶旅基础设施建设,把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作为永恒不变的背景。围绕提高旅游接待能力,适应生态旅游发展的需求,加快改造建设一批高星级酒店及度假型、养老型旅游饭店。同时,引导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家庭旅馆、自驾车营地和汽车旅馆、青年旅馆和露营地以适应自助游、自驾游等散客市场需求。

以品牌打造为抓手

品牌具有引领、集聚和辐射效应,加速推动茶旅一体化发展,就要充分注重品牌建设,以营销协作互促带动茶旅一体化。

一是加强品牌塑造。以“天下黑茶,神韵安化”为主题,不断加强茶旅品牌建设,重点抓好茶马古道国家5A级景区和梅山文化园4A级景区创建,辰山绿谷禅茶旅一体化开发和安化(柘溪)艺术创意园项目的落地建设,不断提高旅游知名度。充分发挥资江沿两岸“生态茶廊”的优越地理条件,完善设计方案,整合项目资源,在推进公路沿线美化绿化的同时,间隙种植相关藤蔓植物,逐步打造打响全球最长“森林隧道”景观品牌。将安化打造成以黑茶文化体验游为核心,以亲水生态休闲游、梅山探秘游为补充,集养生度假、山水观光、文化体验、运动休闲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二是创新宣传方式。以安化整体形象加强对外营销,在密集开展节会营销、大力进行事件营销、积极开展媒体营销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宣传新方式。建立地区旅游代理机制,每年选定1-2个区域市场进行重点营销,积极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旅游产业博览会,全面打造以茶文化为核心的安化旅游新形象。强化与携程、识途等旅游网站的合作,加盟湖南省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促成各旅游景区、星级酒店、农家乐、旅行社、娱乐演艺场所、特色商品厂家逐步掌握“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网上支付”等智慧旅游新思维。

三是推动区域合作。树立大区域大融合的发展理念,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作,着力构建“万里茶道”旅游线与大梅山文化旅游协作区。将安化作为融入长沙、对接娄底、联系常德的重要区域平台,建立健全与临近县市对话联系和协商共建机制,研究制定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纲要和行动计划,联合向国家和省申报一批交通等重大建设项目,促进产业发展联姻互补。

原载《安化黑茶》杂志年第2期总第3期

转载本社文章请注明出处。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长按图片识别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重庆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xinke.com/nddz/44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