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这个“痧”字也就是“痧症”,这种疗法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出于本能地用手或者石片抚摩、捶击身体表面的某一部位,有时竟然能使疾病得到缓解。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这也是“刮痧”疗法的雏形,刮痧疗法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适应病种非常广泛的自然疗法。刮痧具有活血化瘀、调理阴阳、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等作用,刮痧已经被更多的人们接受运用。一些老人都知道,嗓子疼了,就会用手揪揪嗓子,立马就觉得舒服了,头疼头晕的时候,揪揪脑门,能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其实这也是刮痧手法中的一种,叫揪痧。
以刮痧板的薄边、厚边和棱角在人体皮肤上进行直行或横行地反复刮拭,称为刮痧手法。针对身体部位变化不断调节刮痧时的手法,才能更好的全面的刮拭到全身每个部位。正确的刮痧法可以及时净化体内环境,清洁经络,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微循环,活化细胞,增强脏腑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有效改善疲劳、失眠、肩颈酸痛等亚健康状态。
面部刮痧:面部刮痧刺激,不仅能改善面部血管的微循环,增加血液、淋巴液及体液的流量,使皮肤中的细胞得到充分的营养和氧气,加速细胞的新陈代谢,促进衰老细胞的脱落,维护纤维的弹性状态,激发人体潜能,使大脑信息反馈而重新分配全身能量,起到了排毒养颜,舒缓皱纹,行气消斑,保健养颜的功效。如减少黑眼圈、皱纹、暗疮、色斑等众多面部皮肤问题。在脸部的穴位有很多,其通达内脏四肢,经常为面部刮痧,按摩面部穴位,则可调养内脏,身体的脏器好了,脸上的皮肤、起色自然就好了。
肩颈部刮痧:肩颈部是连接头部与躯干的一个桥梁,肩颈部承担着人体头部血管、神经、经络与全身的沟通,因此可以说肩颈部的健康直接影响着人体全身的健康。通过刮痧疏通肩颈部的经络,不仅可以治疗肩井的疾患,对于人体面部的疾病也有很大的改善。
背部刮痧:中医认为脊柱两侧的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俞穴,为内脏气血输注之处,刺激背部脏腑俞穴,对五脏六腑的精气有直接的调节作用。现代医学认为脊柱不但是人的支柱,内在的脊髓神经还是人体大脑与四肢末端及内脏联系的桥梁,人体各个部位的神经支配几乎都是从脊柱两侧分布出来的。根据神经分布和经络腧穴的特点,通过出痧的形式,达到疏通经络、驱邪散热、提高人体抵抗力的功能。不仅可以祛风泄热,还可以起到调理全身整体功能的作用。
胸腹部刮痧:在胸部刮痧的时候,不仅可以改善女人的乳腺增生、胸部血液循环不良等状况,而且对于心肺肝胆脾胃这几个脏器的治疗、保健、预防等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刮腹部,能通便,长期便秘不但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还会使机体吸收毒素。有不少人自身并不胖,但是就是腹部赘肉比较令人烦恼,其实腹部是人体大部分经络循经的部位,由于腹部缺乏运动常会造成腹部经络的堵塞,腹部刮痧是很好的疏通腹部经络的方法,腹部的赘肉也就很容易减下来了。
四肢刮痧:有着健身意识的人应该知道,保持筋骨的柔韧性可以驱除身体的疾病,如腿脚和关节不利,手脚麻木等,还可以保持优美的体态,塑造体型。通过刮痧四肢,可以达到“疏通经络”的效果,并且可以具体的对经络进行疏通。
现在中医越来越受大家的认可,刮痧疗法简便易行,副作用小,不受条件的限制,疗效也比较明显,尤其是服药困难的患者或不能采用其它治疗方法时,更能发挥它独到的优势。所谓“痧”是指多发于夏秋两季的中暑、外感等急性病症,现在扩展到呼吸、消化等系统病症,比如感冒、发烧、咳嗽、咽痛、恶心、呕吐、厌食、风湿痹症等。
刮痧注意事项:
一、刮痧不能太随便,要有较深的中医理论和经络知识,应由专业技师刮痧。
二、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都不宜用这种疗法,大病初愈、重病、气虚血亏及饱食、饥饿状态下也不宜刮痧。
三、不同的人去刮痧,出痧的颜色却各不相同,切莫强求出痧。出痧的情况因个人体质、刮痧部位和疾患不同而差别较大,不可为了追求刮痧的表象而刻意加大刮拭力度和时间。
刮痧后需要注意事项:
一、刮痧使汗孔开泄,邪气外排,要消耗体内部分的津液,故刮痧后饮温水两杯,休息一小时以上。
二、刮痧后不可吹电扇等有风的东西,以免邪风乘毛孔舒张入体。
三、刮痧后一定要避免风寒之邪侵袭,须待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才能进行洗浴,一般约12小时左右。
四、对于某些复杂危重的病人,除用刮痧治疗,更应配合其他诸如药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