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在安化ldquo千零后rdq

米长的青石板街道,足足走过了年。——题记

以前,从朋友那偶尔听说过唐家观这个名字,原以为它是一座道家的道观,其实不然,它是一座地处湘中的千年山水古镇。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唐家观堪称是湖南资江流域一颗历史悠久的璀璨明珠。在米长的青石古街两侧,古街、古屋、古楼均完整地保存着。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这座千年古镇杳无声息地沉睡了半个世纪,完美地保存了自己应有的模样;它偏处一隅,用苍老的目光注视着大地的变迁。今天,它又将以古老的姿态,生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从湖南省安化县城东坪镇出发,沿怀桃公路东行约13千米,可见资江对岸一排掩映在青山之中错落有致的吊脚楼,这便是千年古镇——唐家观。

建于后唐,迄今已年,

是典型的“千零后”

据史料载,后唐同光3年(公元年),唐、扶、鄢等姓为避“马氏之乱”,由吴迁湘,隐居于唐家观,迄今年。唐家观先后由梅山左甲首领扶汉阳、瑶族首领苏氏统领。随着朝廷解除对县境瑶人的禁锢,江西等地汉人逐渐迁入,资江两岸开始商业交往,唐家观逐渐形成商业雏形。北宋熙宁五年(公元年)朝廷派章淳开梅山,置安化县,划四乡五都,唐家观属三都,正式开始建学馆、创商埠。

栉风沐雨逾千年的古镇,虽说繁华早已不在,但其宁静、安详和厚重值得我们去景仰、去感受。当你漫步在古老的青石街上,可依稀窥见当年的街市繁华:满街弥漫的茶香、酒香和腊肉的香味,丝丝入鼻,街旁商铺传出的吆喝声不绝于耳,满担而行的客商匆匆与你擦肩而过;行走中,你还得时常躲避成群结队驮满黑茶的马帮。……徜徉街头,流连于秀丽的资江山水,聆听运去的马蹄声声,你的内心会强烈地受到震撼,眼前定会浮现千年古镇昔日的繁华盛景。

苏式建筑入湘,

体现湘中开放和包容

在唐家观古街入口处,一座古建筑引起了笔者的注意。白墙黛瓦,高高的风火墙巍然耸立,分处两端栩栩如生的凤凰振翅欲飞,大有直冲云天之势。历经千百年来风雨侵蚀,虽已凋敝,但不难揣摩出曾经居住在这里的主人身份。

曾鸿钧先生是一位对当地民俗颇有研究的专家,现任安化县唐家观古镇文化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主任。他告诉笔者,这幢建筑为吉氏祠堂,主人为江浙人士,民居为唐家观旧时显赫建筑,整体建筑风格为苏派,从风火墙的样式上就能明显辨出。

苏式建筑在当时的湘中还是鲜见的。为避战乱,精明的江浙人远赴湖南,在天高皇帝远之地扎下根来,进而建学堂,办商埠;他们集四方之力,用了不长的时间,把唐家观建成了一座名扬天下的商业重镇。历经多年的风吹雨打,吉氏祠堂深院中几幢房屋已荡然无存,只在风火墙上留下了深深印记。虽然已物是人非,但从斑驳的灰墙上依然能感受到这座建筑当年的奢华。

享有“千人拱手,

万盏明灯”不夜城之美誉

自明代始,唐家观就已被牢牢地打上了“商业重镇”的印记,全国各地商人争相到此“朝圣”、淘金。陕甘、川渝、江浙、鄂、赣等地客商云集,满载粮食、茶叶、木材、楠竹、百货、布匹、木炭的商船挤满码头,以致于码头工人需要昼夜不停装卸货物。大批商人的涌入,使得古镇热闹非凡。唐家观紧邻资江,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运优势,商品进出非常便利。一度成为了安化商船主要停靠码头。曾鸿钧先生介绍说:古镇上各种商铺、饭庄、客栈、炭行一家挨一家,每天流动人口数以万计,加上临时的小商小贩,路上行人穿梭往来、络绎不绝,不分昼夜,因此享有“千人拱手,万盏明灯”不夜城之美誉。

曾鸿钧先生还说起了一典故:相传,曾国藩曾为唐家观茶行催收茶款,当押送银船到达唐家观时,曾国藩看到繁忙的码头、热闹的街道,不禁大发感慨,道:“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曾国藩是个大人物,走南闯北,什么场景没见识过,他对唐家观竟如此褒扬,可见唐家观当时景象非同一般。

唐家观古街两旁的木屋式样非常统一,均为宋式木结构,一共拥有76栋古商铺和39栋吊脚楼;最为昌盛之时,古镇商铺达到家,经营范围覆盖各行各业,以致古街两旁商铺致密,一家紧挨一家;为了摆放更多的各式货品,招揽客商,大大小小店铺在临街窗户外都接有1~2米长的柜台,好供客商挑选货品。随着岁月变迁,如今柜台都已不在了,但窗旁留下的连接柜台的隼眼至今清晰可见。

未完待续……

END

本期编辑:陈微

本期校对:韩山石

点亮在看,给你好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xinke.com/nddz/59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