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县江南镇积极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以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为出发点,创新探索“百姓不出门,党员进家门”的一条龙服务流程,为老百姓打造“最清晰、最贴心、最便捷”的“红色服务站”。
好马配好鞍,打造红色“新地标”。
江南镇依托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以金田社区村、大屋村等为“探照灯”,先行先试,让“大本营”轻装上阵。本着“求同存异、大同小异”的原则,统一功能室布置,着力去除村部“牛皮癣”,把牌子“摘下去”,让服务“提起来”,村均清理门牌50块,27个村(社区)瘦身成功。同时,中心充分发挥村级阵地的政治、文化、商务、公共服务四大功能,成了党员充电、村民活动、贸易集散、行政审批的重要场所。黄石村更是将中心建设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游客服务集散地,摇身一变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红色“新地标”,打卡新时尚。?
好兵需利器,规范服务“一条龙”。
江南镇抽调6名窗口专业服务人员,选聘27名村级便民服务员,精心打造一支行政审批专业化队伍。整章建制划定“规则线”,到岗履职责任机制、村(社区)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工作台账、“一村一策”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制度的出台,让服务工作实现“效率质量”双保障。梳理镇级办理的业务10项,村级办理的业务22项,编制《江南办理事项服务指南》,明确39项便民业务的操作流程,同步完善中心生活缴费、邮政取款、信息查询等一站式服务功能。在行政服务数据化、信息化的同时,针对农村老年人多,文化水平整体不高的特点,将不能现场办结事项的服务流程和办理时间图文化、语音化,让村民看的明白,听的安心。?
好汉三个帮,架起便民“连心桥”。
江南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从党员作用发挥入手,积极推动“群众不出门、党员进家门”。主动对接县民政部门、县残联为村上的残疾户、边缘户提供“上门评残”业务。与派出所联合开展“指纹采集”业务进村部活动。通过党员履责、数据互联、宣传靠前等一系列的措施,上门开展业务申报、证件办理等日常性工作,服务“长度”不断延伸。工作开展以来,上门评残59户、录制指纹户,为名残疾人进行了鉴定与证书代办,为多户受疫情影响的特殊困难群体代为申报了临时救济。农村年轻党员按照网格化管理责任分工,将孤寡老人、残疾人需要收发的包裹、信件,需要办理的证件、证明配送入户,悄然改变了群众生活,增进了相互信任,和谐了邻里关系,牢固树立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来源:市委组织部研究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