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挂了一次吊瓶,引出一场大病
本报记者张苗本报通讯员王蕊一周前,感冒挂吊瓶,让小王的肾伤了元气。前几日,他躺在浙大一院肾病内科的病床上,等待着第一次血液透析。
小王告诉钱江晚报记者,他今年刚上高一,在台州天台读书,原本计划中秋节与爸妈一起去苏州玩,但是因为这次意外,计划不得不取消了。
感冒挂吊瓶
左边腰突然剧痛
新学期刚上了几天课,小王感觉喉咙痛,头有些晕。
平时爱打篮球的他身体很壮实,很少会得病。但为了不耽误中秋苏州行,小王爸医院就诊。“医生,你就给他挂瓶吧。”在老王眼里,挂瓶是治病最方便、最快速的方式,比吃药要管用。
小王的父母在苏州有生意,“朋友做大闸蟹生意,约好了一起去品尝。”一家人很期盼这次旅行。
医生给小王的诊断也就是感冒,应了家人的要求,开出了三瓶药水。挂瓶前给小王做了皮试,一切正常。
意外发生在第一瓶药水挂完之后。“这里突然很痛很痛,是那种一抽一抽的痛。”小王向钱报记者边说边比划着,他说当时他的两只手捂着的位子就是左边的腰,“痛到全身都是汗。”
医生赶紧撤掉了剩下的药水,可是小王的疼痛还是止不住,甚至全身都酸痛起来。医生一时找不出原因,建议医院。
医院里,医生给小王做了血液检查,发现肌酐和尿素氮的指标很高,说明小王的肾功能出现了问题,从指标数上看甚至和尿毒症一样了。
小王的肾受伤了。对于这样的毛病,医院的医生也拿不出更好的方法。小王爸爸连夜开车把儿子送到了杭州的浙大一院。
9月5日凌晨,浙大一院的急诊科最终诊断小王是“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急诊科医生宁建文判断:“因为挂吊瓶发生了过敏。”
抗生素过敏,导致肾损伤
感冒发烧去打点滴,这种治疗方法对很多人来说,再普遍不过了,但为何在小王身上,却出现这么严重的后果呢?
“药物引起的肾损伤,我们每年都会碰到一两百起,其中大多是因为使用抗生素引起的。”宁建文医生说,小王遇到的不是小概率事件。
他说,过敏性间质性肾炎,这种急性损伤说白了就是,人的肾脏在工作的过程中,碰到了过敏物质,比如小王的肾脏对吊瓶里的抗生素过敏,肾小管因此堵塞,不能正常工作了。
医院挂吊瓶之前,医生虽然给小王做了皮试,可是这只能简单地看小王的身体对吊瓶内的药物有没有排斥,而肾脏对药物有没有过敏,是没法通过皮试检测出来的。
医生说,好在这样的急性肾损伤,抢救及时还是能治愈的,应急方法之一就是血液透析。这种“肾脏替代治疗”,就是将人体内的血液导出来,在体外通过机器代替肾脏的工作,将过滤后干净的血液引导回体内,每次透析的时候,就是让肾脏休息,不让它们持续工作,一般经过三到五次的治疗,病人会在十天左右恢复。
是药三分毒,尽量少用抗生素
不出意外的话,小王在两周内就能出院。
因为平时爱运动,身体素质好,这两天时间里,小王的肾脏检查指标已经有了恢复。只是这个中秋节,他没法吃到心心念念的大闸蟹了,甚至榨菜月饼这样油、盐多的食物,也不能吃了。
“以后再不敢随便挂吊瓶了。”说到儿子这次意外,老王心有余悸。
“人的肾是很娇贵的器官,大家平时要好好保护。”宁建文告诉钱报记者,最有效的保护方法,就是生病时尽量少用抗生素,少吃药,“我们不知道自己的肾对哪个药过敏,也没法事先做测试,所以能不用的药就不用药,毕竟是药三分毒。”
另外,有过敏体质的人更要小心再小心,“哪怕是有过敏性鼻炎的人,也表明你的身体对某些过敏物有排斥,平时更要注意不要让肾脏有太大负荷。”宁建文医生提醒说。
还有什么会伤肾?
除了挂吊瓶因药物引起肾损害之外,肾脏还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所伤害——
小龙虾:洗虾粉洗的小龙虾,吃了以后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医院抢救。
大闸蟹:美味但属于异源蛋白,性寒,一次性吃多了同样让肾脏超负荷运作,易造成肾功能衰竭。
过度运动:长期不运动的人,突然参加爬山、爬楼比赛,激烈运动后体内乳酸堆积过多,肾脏承受不了大量的代谢废物,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
重金属中毒:如果长期接触重金属,肾毒素集聚会引起肾衰。
急性肾小球肾炎:感冒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导致肾脏衰竭。
还有严重灼烧伤、患者血压突然降低、严重出血(例如受到压榨性外伤)、或是心脏病大发作等,都会导致供血失常,因而损害肾脏。
本报记者张苗
--------------
最近小编在微博上也看到一篇输液危害到底有多大?贴出来给亲们看看!
俗话说“庸医杀人不见血”。其实,这只是医疗水平低下时的一种借口罢了,即使是用最先进的医疗手段杀人,还是会查得出来的。比如,把伤寒杆菌注射到包子里给老婆吃,把毒蛇捉住了放在老婆经过的地方想把老婆咬死,把氯胺酮放在咖啡里冲给老婆喝,把胰岛素偷偷地加在情人静滴的液体里。这些有着医学知识的犯罪分子,不是都一个一个地被捉住了么?看来,真想杀人又要不被人发现,还是有点难度的。但是,对于只想赚钱的庸医来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他们“看起来”没有把病人治死的目的和动机,但却干着直接的杀人越货的勾当。我想,没有原则的打点滴应该归于此类。
点滴之所以不安全,原因之一是药液本身容易受到污染。常用的葡萄糖液、氨基酸或其它营养液,无一例外都是细菌、真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的良好培养基。有些抗生素药物也是溶解在含有葡萄糖的液体里(如静注用的甲硝唑溶液)。即使是普通的生理盐水、平衡液,除了水和电解质外,没有什么营养价值,真菌、衣原体和支原体都可以在里面生长、繁殖。如果这些药物在生产、包装、储存或使用的过程中受到了污染,这些液体输入体内时,无疑就是将大量的毒素直接输入体内。严重的会引起患者心跳或呼吸停止。抢救不及时或不适当时,会引起死亡。至于不那么严重的,液体内含有低浓度的或弱致病菌的微生物,引起发热、寒战等反应,医学上叫“输液反应”,虽然不会引起即刻死亡,但有时也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如肾脏损伤等。
在给患者打点滴的过程中,很多医生喜欢将药物加入到液体中一起点滴,有时甚至还不止一种药物。现代医学与传统医药最大的不同,就是对药物的单一作用比较了解,对多种药物在一起,会产生什么反应,却所知不多。当多种药物在一起的时候,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协同、相加、无关和拮抗等。由于每个病人的病情不一样,每种药物与另外的药物在一起,到底会起什么作用,学术界研究着实不多,只能靠收集一个一个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后,再归纳和整理,最后得出结论。所以多种药物放在一起静滴,后产生什么严重后果,有时可以预测,多数情况下难以预测。比如青霉素,50年代10万-20万单位的剂量,效果就好得不得了。但现在的剂量即使用到万单位,也不一定起效。青霉素在生产过程中,有时是钠盐,有时是钾盐。如果是在平衡液、林格氏液这类本身含有钾离子的溶液内加入大剂量的青霉素钾,就要考虑钾离子浓度及其对心脏的影响,否则,也会引起心律不齐甚至室颤。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头饱类药物与钙离子一起使用,导致人死亡的事件,也应该归于此类。
很多人对某些药物会产生过敏反应,但是口服时,胃酸和消化道内的酶,有时对过敏原有分解作用,所以这类药物要是口服的话,比静滴更安全。如果是直接静脉点滴,这个(消化的)过程没有了,大量的过敏原(抗原)会在短时间内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分为四种类型,最严重的是I型过敏反应,实际上就是过敏性休克。青霉素的过敏、异种蛋白直接注入人体所产生的过敏反应,都是I型过敏反应(青霉素也可以引起III型过敏反应),也就是说会使病人产生过敏性休克。如果发现不及时,或者抢救不恰当,患者会在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内死亡。
即使点滴的药物内没有任何不良药物,没有过敏原,药物没有受到污染,但也有一定的危险。比如滴速过快就是个杀人不见血的方法。我们人体的有效血液循环血量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肾脏就要加快工作,把多余的水分排出去。如果肾脏再怎么努力工作,排出尿液的速度都赶不上液体加入的速度,这时候心脏的负担就会加重,多余的水分就会滞留在肺里,引起急性肺水肿。如果左心室的收缩能力承受不了这多余的水分,也会发生这种情况。病人会发生呼吸困难、嘴唇青紫,口吐泡沫。由于这个泡沫是从肺里“挤”出来的,多多少少带有一些血液的成分,所以泡沫开始的几口多是白色的,后来因为有血液成分,就呈粉红色了。但从心脏的角度出发,是心脏接受不了从肺内来的这么多水分,产生了心力衰竭,所以也有人习惯上叫急性左心衰。这实际上是一个疾病的两种不同叫法,但其病理生理过程是一样的。急性肺水肿(左心衰)一旦产生,如果救治不及时,患者可在20-0分钟内死去。所以,打点滴的速度,一定不能太快。尤其是老人、孕妇、肺部有炎症的人、心脏功能不好的人、肾功能不全的人以及婴幼儿,滴速都不能过快。正常人滴速太快了,发生急性左心衰后,抢救还相对容易一点,上述这些有问题的人,一旦发生急性左心衰,抢救起来非常困难,死亡率极高。
打点滴的时候往往不止打一瓶,有时要换药。在这个过程中,有时不小心,或者半夜里护士看不清楚,手脚又不麻利,结果有空气进入到了点滴液体的管子里。如果气体很少,关系不大。气体多了,一旦慢慢地进入血液内,会引起空气栓塞。会不会致死,学术界尚有争论,但国内的确有因此而打官司的。其实,预防空气进入体内的最简单方法是在液体还没有完全滴完的时候,就把药换掉。万一有少数气泡进入了输液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管子从针头上拔出来,放掉这部分气体,当然也失去了一些药物。但从安全的角度出发,还是有必要的。
最近几天,发生在云南的“刺五加”致人死亡事件和发生在陕西的“茵栀黄”引起的新生儿死亡事件,都是静脉注射惹得祸。这既可能有药物方面的原因(如尚未知晓这些药物的肾毒性肝毒性等),也有可能是过敏、污染甚至注射过快引起的。总之一句话,静脉点滴注射药物与肌注、口服相比,后二者的安全性要大得多。但非常遗憾的是,国内的口服药物的价格比注射药物要便宜很多倍。生产、流通环节在片剂上赚的钱很少。医院,护士给病人打针是要收费的,但发药却是免
费的,更不论药物本身的价格杠杠作用了。
除了经济上的考虑外,很多病人把住院、吃药、观察不当一回事。如果没有“打点滴”,就认为你这医生水平差,怎么连“三素一汤”都不会?吵着闹着找茬子、要出院。说实话,如果用这种标准来评价一个医生的话,我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劣医。我在写《打针与打点滴》、查有关资料时,才知道“三素一汤”成了一句流行语。在国内医学界混了这么多年,第一次听说,也真他妈的不求上进,算是被民科懵对了。
文
白衣咸饭回复数字查看方回春堂(省市医保信息)
回复数字查看方回春堂历史
回复数字可查看方回春堂人参松茸膏/蛹虫草松茸膏、秘制阿胶膏、龟鹿二仙膏、雪梨膏等相关介绍。
回复数字可查看千年食疗方“黑木耳膳食粉”
回复数字可查看方回春堂汉方茶
回复数字可查看方回春堂汉方精油
如果要购买药茶和精油的请拨打:-82-00(周一到周六08:0—17:0)三盒以上江浙沪可以包邮
回复数字可查看“非遗”膏方系列
虫草食用方法/燕窝食用方法/野山参食用方法/石斛食用方法/灵芝功效以及食用方法可回复数字19可查看
名医详情回复
回复医生名字如盛玉凤,便可查询该医生相关介绍和坐诊时间。
回复查询星期一坐诊医生,回复查询星期天坐诊医生,以此类推。
回复关键字可查询相关推荐医生。
方回春堂天猫旗舰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