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肾脏内分泌科又一次成功实施了“颈内静脉长期血透导管置管术”,为一名难以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尿毒症患者打通了生命通道。
62岁的刘先生家住党湾,患有痛风十多个年头,任家人朋友怎么劝说,他平时都未服用降尿酸或排尿酸药物。只有痛风反复发作时,他才服点药。长期以来,刘先生四肢多处关节已痛风石沉积,关节严重变形。
半个月前,刘先生时常感到恶心、乏力,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前来医院就诊。经检查发现,刘先生血肌酐高达ummol/L,尿素氮25.17mmol/L,血钾6.8mmol/L。肾脏超声显示:双肾慢性肾病图像。医生诊断为痛风、痛风性肾病以及尿毒症期。
医院肾脏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匡金雄介绍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发生紊乱,体内尿酸含量过高,导致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肾脏沉淀形成的。临床表现为患者脚趾、踝、手、膝、肘等关节泛起肿胀、热痛、僵硬,并伴有发烧等全身症状,但往往患者只重视关节疼痛,而忽略高尿酸血症引起的肾脏损害。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病程5-10年的没有规范治疗的痛风患者,因为体内尿酸沉淀长期附着在肾脏上得不到清除,加上过量服用止痛、镇痛等药,对肾脏的危害极大,近1/4的患者终极并发肾衰竭、尿毒症。而刘先生就是属于这样的情况。
因刘先生血钾较高,有心脏骤停风险,为此,匡金雄主任医师立刻组织医护人员为病人行股静脉临时血透导管置管术,术后紧急进行血液透析。经过几次透析治疗,刘先生恶心、乏力的症状有所改善,但因其为慢性肾脏病,肾功能不能逆转,需长期透析治疗,加之自身血管条件差,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困难。因此,匡金雄与科室医生经过研究讨论,决定为患者实施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管置入术,并制定每周三次的血透方案。
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匡医师带领的医护团队,在手术麻醉科的配合下,通过患者颈内静脉,置入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经过1个小时多的密切配合与谨慎操作,手术非常成功,术中、术后患者无不适反应。目前,患者导管流量佳,能正常进行血透,患者及家属均表示满意。
匡医师表示,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唯一治疗方法,患者身上一条连接透析机器的血管通路,便是他们的“生命线”。“生命线”好不好,直接影响血透患者的透析质量与生存率。血管通路的方法很多,一般根据病人血透的需要,通常分为长久性血管通路及暂时性血管通路。而对于因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心功能较差不能耐受动静脉内瘘分流的患者,静脉长期导管置管则是更好的选择。
医院血透中心成立至今,已配有先进的进口单泵血透机8台、双泵血液透析滤过机2台、中央供水及双极反渗水处理机等,完全符合血液净化标准化要求的功能分区和感染控制要求。可开展包括:血液透析、可调钠透析、序贯透析、无肝素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单纯超滤等多个项目,为透析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
“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术”的开展,能够为本地及周边地区透析患者提供长期稳定有效的血管通路进行透析治疗,结束了尿毒症需置医院才能置管的历史,为血液透析患者带来了福音。
来源:医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