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是很严重的疾病,患上了尿毒症后,患者不能一拖再拖,病情恶化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很多人因为对尿毒症不是很了解,所以有的尿毒症患者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那么,治疗尿毒症可能存在哪些误区呢?
关于尿毒症,你走过哪些误区?
误区一:肌酐μmol/L等于尿毒症
通常来讲当血肌酐值超过μmol/L时,可以认为已进入尿毒症期,但是血肌酐指标与机体营养状态、肌肉质量有关。如果你近期肉吃的比较多,或是肌肉比较发达,那你的肌酐值就会比普通人高一些,这并不能说明你就是肾功能不全了。
相反,如果你长期营养不良、肌肉萎缩或是截肢的,那你的肌酐值就会稍低。这也不能说明你肾功能完好。
所以,如果单单以肌酐值来判断是不是尿毒症太片面。
误区二:透析一定排在肾移植前
很多肾友都觉得进入尿毒症后,一定是先透析,等到透析不管用了再进行肾移植。其实不一定非要先透析再肾移植的。如果你自身身体条件、经济条件都允许,可以尽早排肾源。肾移植宜早不宜晚。
如果等到透析不管用了再进行肾移植,这时候机体的状态已经很差了,即便引进一个新的肾脏,也不会起到一个起死回生的作用。很多患者认为肾移植的效果不如透析便是这样。因为这时候机体状态很差,并发症也很严重。
误区三:标准降低证实肾病恢复
对于初期的肾病患者,一般只重视尿蛋白、潜血、白细胞、脓球的治疗,单纯的把这些指标降下来,而对肾脏的变换毫不知情,使患者血液中大量毒素蓄积,直至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而这样很容易影响到肾脏自身的功能就行修复,这样在使用以上降低指标药物的与此同时,肾脏也会受到大量药物的侵害,肾脏功能迅速恶化。
当出现这种状况时,患者不断出现严重的贫血、频繁呕吐、没法吃饭、厌食、血压高、小便明显持续减少、睡觉没法平卧、胸闷憋气等尿毒症症状,不得不走上长时间血液透析或换肾的道路。
导致病情加重的因素,你忽视了哪个?
不坚持用药或者擅自换药
过年的时候各种聚会肯定少不了,肾友们也终于可以好好放松下了,这一放松就放开了。出去玩几天,药就忘了吃了,殊不知很可能“酿成大祸”。
举个例子,比如蛋白尿水平不稳的患者,需要持续吃激素类药物或者降压药(沙坦类或普利类)来维持稳定,尤其是激素类的药物坚持吃才会有效果,断断续续的使用不仅会导致蛋白尿“卷土重来”,蛋白尿的再次复发又会进一步的肾功能损害,肾小球滤过功能会越来越差,就有发展到尿毒症的可能性。
所以出去的时候随身携带药物,并按时按剂量用药应该是每位患者要自己遵守的。
虽然同样是肾病,但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不同,自身素质不同,药物使用会不同,药真的不能乱吃啊。如果你吃医生开的之外的药,一定要咨询医生,按医嘱用药。
作息不规律
终于可以休息了,晚上就开始不注意休息时间,甚至有时候熬夜通宵,这对肾脏会造成极大的压力。平时熬夜也是一些人的常态,熬夜会对身体造成直接损害,不仅肾脏得不到休息,熬夜中身体产生的毒素也会加重侵蚀肾脏,造成病加重。
因此肾病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最好是早7点起晚10点睡。
高蛋白、高盐饮食
合理的饮食对肾病的治疗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的,如果不注意饮食管理,仍旧大吃大喝,继续高蛋白、高盐、高脂肪饮食,只会让肾脏不堪重负,最终结果就是肾功能的进展。
感染反复发作
肾病患者常发生的感染有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肠胃炎、牙周炎、尿路感染等。得了肾病后,肾病患者本身免疫能力较低,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后体内更易发生感染。再加上平时锻炼减少,饮食控制导致营养不良等各种因素影响,增加感染的几率,从而导致病情加重。
感染主要是会导致体内毒素的增加,会威胁到肾脏的健康,加重肾功能的损害,因此避免感染发生时刻不容缓的。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