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栏
语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与其坐看于门诊之前,不如及早卫你说事。知己知病,才能百年安康。
事件回顾Review
﹀
﹀
﹀
花季少女,因何凋零“医生,为什么是我啊,我还那么年轻,我不想一辈子这样过,我该怎么办才好!”女孩哭泣着。
“小韦,别哭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只要有信心,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病魔的。”医生细声的在女孩旁安慰。
到现在小韦还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的确,又有几个人能够接受,更何况她只是一个十九岁少女。
她究竟怎么了?是什么让她的泪水决堤?
而医生又有何办法拯救她的未来?
小韦,十九岁少女,平时身体健康,一年前开始出现夜间增多夜尿2次以上/晚,间有晨起时眼睑水肿,一直未注意,近日因出现恶心、呕吐,前往南海四医住院检查,验血时发现重度贫血以及肾功能不全,已经达到尿毒症期,如今,疾病缠身的她,需紧急置管透析治疗。
十九岁、尿频、眼睛水肿、这些平时一点都不起眼的字眼,怎么就和尿毒症挂钩了,百思不得其解的小韦,其实是掉进了疾病的“圈套”!
医生有话说Explain
﹀
﹀
﹀
隐匿的杀手——肾脏病变大家都知道,肾脏是最“勤劳”的工作者,不到最后一刻,绝不罢工。肾脏病变的患者,起病隐匿,初期基本无症状,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会逐渐出现颜面、眼睑的水肿,在晨起时比较明显,下午会自行消退,很多人会忽视自行消退的水肿,直到颜面水肿明显加重、甚至医院检查,那时候病情就比较严重了。
那么,有人想问了,既然不明显,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
有肾病征兆呢?
事实上,早期的肾脏病变如慢性肾炎,还是会有些表现的,只是大家往往会忽视,如:出现夜尿增多,泡沫尿(也就是小便后,便池中出现很多白色泡沫,而且很长时间都不消退),或表现为倦怠、纳差、腰膝酸软,可有颜面、眼睑水肿,双下肢水肿都是慢性肾炎的早期典型表现。
案例中的韦小姐,在一年多前就出现肾病的早期症状,但一直未处理,医院检查,已经到尿毒症期,需长期血液透析治疗。(很不幸,这里长期是指一辈子了,或者换肾后才能停止透析),可以说她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
那么,是不是女人更容易患肾病呢?事实上,尿毒症男女都会出现,且男性的发病率比女性高一点,出现问题的话,男女都是比较严重的,之所以将小韦的不幸告诉大家,是希望大家能够有所警惕,不可因为年轻,或者身体的小毛病就不注意,而酿成不幸。
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表现需要警惕?如果已经有慢性肾炎的征兆了,在各种因素(如感染、疲劳、肾脏灌注不足等)的作用下,慢性肾炎会出现急性进展,出现水肿加重、血压升高、蛋白尿增加、肉眼血尿,甚至肾功能恶化。
而肾功能不全早期症状并不明显,随着肾功能不全的逐渐加重,会逐渐出现疲倦、乏力症状加重,颜面、双下肢水肿逐渐加重,夜尿增多,进一步加重,会出现皮肤瘙痒,反复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运动耐力的减低,运动后容易出现胸闷、气喘。
如果真的不幸得了肾病,该如何治疗?早期发现,及时检查病因,针对原发病治疗。(特别是可以定期检查尿常规,是比较经济方便,又能够早期发现问题)
饮食调节,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治疗方案,避免短时间出现肾功能受损,进展到尿毒症。(这个比较复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饮食上常规是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每天蛋白摄入量大约50-60g,折合肉类大约2两,常见的鱼肉、鸡肉、猪肉比较好,不要吃野味,不饮“老火汤”,蔬菜、水果要适量,禁食“杨桃”)
四医医生温馨提示,应对肾病
早发现早治疗是最佳办法!
调节饮食,注重休息,谨遵医嘱是王道!
专家提醒南四医肾病风湿科陈康裕副主任医师:当下的年轻人,因为工作压力大,或者生活不规律,身体很容易疲倦、乏力,颜面、眼睑水肿,下肢水肿,夜尿增多,泡沫尿等情况,这个医院就诊,简单的尿常规检查就可以发现早期肾脏病变,早期诊治可以避免短时间出现肾功能受损,所以,一定不可仗着自己年轻就挥霍身体,发现不适应及时检查!
本期指导专家
陈康裕
:肾病风湿科副主任医师
:肾病风湿科主任
年毕业于广东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年在中山大学附一院肾研所参加叶任高教授任教高级肾病进修班进修学习,此后专职肾病工作,参加广东医教学工作。年10月调医院。
应用逻辑思维进行肾病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结缔组织病,擅长血液净化,腹膜透析。
文
陈锦然
编辑
李霞玉
责任编辑
黄春梅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回顾扩散!妙龄少女洗澡时出大事了.....当心冬春季无形杀手!
大块蘑菇险夺命,这个方法救了她!
关于宝宝“小鸡鸡”的那些大事
梁先生的“高血压”给呼吸机治疗好了?
当心!小结石惹出大麻烦!
便血非小事,就诊须及时
据说95%的妈妈会患此症?
东莞新生儿惨遭全身针扎?竟是父母为之!为何如此残忍?
激情“啪啪啪”后,她竟然腹痛、头晕、差点殒命!元芳你怎么看?
十八岁雨季少女,不幸卵巢囊肿,却不想医生竟让她
电视剧可别当真,四医君为您“打假”电视剧中“雷人”医疗情节
——别光只顾追剧,教您如何化身“周莹”读懂中医
大龄孕妇险象环生,谁是“真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