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便秘不仅导致患者出现烦躁,焦虑等情绪问题,而且易引起肛裂的发生,严重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可以引起肿瘤患者便秘的因素包括:生活方式、治疗因素和病理改变。
生活方式
饮食因素
摄食种类及习惯对便秘的产生有很大影响。饮食过少或节食,食品过精或过细,食物中膳食纤维和水分不足,致使经过消化作用后残渣量少,对肠道不能形成一定量的刺激,肠蠕动减慢,食物在结肠中停留时间延长,水分被过多吸收使大便干结,进入直肠后又因残渣量少不能形成足够的压力刺激神经感受细胞产生排便反射,进而引起便秘。如化疗患者由于化疗药物引起恶心、呕吐,不愿饮水,致使体内水分减少,进一步导致大便量少且干结,不易排出。
排便习惯
对于大便的认识不足,忽视定时排便的习惯。拖延大便时间导致已到直肠的粪便又逆向返回到结肠,水分被进一步吸收致大便干结;拖延大便时间还会使结肠壁上的神经细胞对粪便进入直肠后产生的压力刺激反应变得迟钝,形成习惯性便秘。癌症患者进行放化疗后常常疲乏无力,不愿下床活动,卧床时间延长,活动量减少导致胃肠蠕动减慢,最终便秘。
治疗因素
部分神经系统药物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或)肠神经系统的药物:阿片类药(如吗啡)、抗惊厥药(如氯氮卓)等可引起排便障碍。
作用于平滑肌的药物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盐酸维拉帕米)、抗胆碱能药(如阿托品)等可影响平滑肌的舒缩功能而引起便秘。
抗组胺药物
(如苯海拉明)可影响神经肌肉接头的传导而导致肌无力,服用过量可引起腹泻或便秘。
其他
此外,止泻剂服用不当、抗酸药、化疗药、补钙剂、补铁剂、止吐药等也可引起便秘。
病理因素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慢性铅中毒可引起胃肠神经功能紊乱和平滑肌损害,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高钙血症,致使肠神经肌应激性减退,甲状腺功能减低、低钾血症、低镁血症、脱水等可致平滑肌张力缺乏而引起排便困难。
神经系统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和脊髓肿瘤、脊柱与马尾脊髓损伤或压迫、脊髓发育不全、腰椎间盘疾病、脊柱结核、系统性硬化、帕金森病等)、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如自主神经疾病、神经纤维瘤、神经节瘤等)均可导致神经调节功能障碍而使排便异常。
其他
肠道占位性病变如直肠内脱垂、耻骨直肠肌肥大、结肠息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结肠肿瘤等可引起慢性不全性或全性肠梗阻而导致便秘;盆底肌松弛、直肠阴道隔松弛、盆底神经损伤等因素可引起直肠前突,使粪便通过直肠肛管段不能正常下降排出体外,形成出口梗阻性便秘;直肠肛门病变如痔疮、肛裂、肛周脓肿、溃疡、肛瘘、直肠炎等引起肛门括约肌痉挛、排便疼痛造成惧怕排便;腹腔或盆腔肿瘤压迫,如子宫肌瘤,可因排便无力而引起排便障碍。
患者的有声读物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