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业风云榜 “当今,养虾行业已进入‘抗病时代’,即通过增强对虾机体体质,净化水体环境,以防控病害。”10月30日上午,在福建对虾养殖重镇漳州龙海市紫泥镇举办的“整合生态养虾模式?防控养虾病害”养殖技术研讨会上,大连金海湾养殖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金海湾)技术总监许美美(图右)如是表示,她指出在当前高密度对虾养殖模式下,水体环境不断恶化,病害细菌大量积累,使得对虾常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往往是病害暴发的先兆,需引起养户的重视。
许美美表示,水体及机体内的多种活性物质被大量消耗,导致水质的自净能力下降以及机体的免疫功能失调,是引发对虾出现亚健康病症的根源。她建议,可利用“天然生态活性物质”,从改善机体和水质两方面入手,通过内调、外控的综合管理手段,补充高能量天然活性物质,增强对虾肝脏、肠道及免疫系统的生理代谢机能,同时维护水体的藻菌相平衡,提高自净能力,可促进对虾生长活力,降低发病率。
据介绍,上面所提到的“天然生态活性物质”是采用纳米矿化材料与植物萃取技术获得,该物质是从黄芪、枸杞、山楂、灵芝、鱼腥草等食药两用的植物提取,具有包括氨基酸、植物皂甙、三萜类、多糖、生物碱、有机酸、矿物质微量元素等80多种成分,能有效地修复受损细胞,无需抗生素治疗,因此可提高对虾自愈力,解决亚健康顽疾。
许美美告诉《农财宝典》记者,今年年初金海湾在广东电白顺康合作社、广东惠东、海南文昌分别设置了19口、7口和5口对虾高位池,在广西东兴设置亩,广西北海、防城港、钦州分别设置土塘5口养殖实验基地,采用“天然生态活性物质”养殖方法,均取得不错效果。
此次对虾养殖技术研讨会是由漳州龙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主办,共吸引了紫泥镇及周边约位养殖户和经销商参加。会上,许美美就南美白对虾标苗技术以及高位池、土塘养殖方案的整合进行了探讨和剖析。
对虾养殖需注意6大常见亚健康疾病
胃肠道功能障碍
养殖中通常可遇到由于饲料脂肪氧化,黄曲霉毒素、饲料投喂量过大,拌料药物刺激引起胃肠道粘膜细胞受损,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等。易出现白便、稀粘便或粪便不成型、粪便恶臭等症状。
肝胆或肝胰腺功能障碍
因胃肠道功能紊乱、饲料投喂量过大、有害藻类中毒、拌料药物中毒,水质有害物质中毒等原因,引起肝脏、肝胰腺生化指标出现异常。肝胆代谢功能紊乱。表现症状为厌食不长,体型发黑消瘦、肝胆或肝胰腺肿大、色泽暗红或光泽度差等。
心脏、血液循环障碍
由于气候环境如阴雨连绵时间久,台风暴雨,气温气压变化,水温水压等应激导致症状游边、跳水、抽筋、游动加速或者减慢,也可导致神经肌肉系统出现反常。
免疫功能障碍
由于苗种、饲料、药物、气候、水质等多方面因素,在高密度养殖下,鱼虾容易在连续阴雨、气压低、温度大、倒藻后生病、也抵抗不住气候、运输、筛分、倒池、换箱、搬塘等操作折腾。无特殊症状的掉头,减量,甚至陆续死亡等。
营养吸收功能障碍
营养过剩或缺少天然活性物质,也可以导致营养不良,如气候炎热时缺钾,也可以导致苗黑瘦、干吃不长,肌肉松弛,缺钙,镁也可导致软壳,脱壳不遂等症状出现。
水质功能障碍
PH不稳定,藻类不均衡,倒藻,藻毒素中毒,氨氮,亚盐高。底质缺氧,水体微量营养物质缺乏,水体循环代谢功能紊乱,自净能力低。条件致病菌随环境改变大量增值等。鱼虾群体出现不安,减料,活力弱,再加环境突变,容易爆发感染性死亡疾病。
报道改变行业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