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
安化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和西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数百年来,无数驮茶人将辛酸血泪挥洒于万里茶路,向世界展示了坚韧不拔的马帮精神以及深厚悠远的安化黑茶文化。如今,神秘安化仍保持茶马古道的原始风貌,你还能在那里见识古老的茶马人事,如马蹄印仍清晰可见的风雨廊桥、曾经商贾林立的茶马驿站、古色古香的千两茶、随风飘散的醇厚茶香。
在安化的崇山峻岭和山涧溪流之间,绵延着一条神秘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指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连接内地产茶区和西北、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茶马交易的交通要道。
如今,安化茶马古道作为南方最后一支马帮的遗址,马帮部落依然翻山越岭,探索生死之旅的冒险精神犹存,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体验古代侠士骑马笑傲江湖的豪情。走茶马古道,品历史名茶,中国南方最后的马帮等待您的探寻。
安化茶马古道风景欣赏
安化茶马古道居民
马帮文化马帮文化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化马帮是梅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水古称益水,又叫蚩尤江。据新化县梅山文化研究协会考证,与安化相邻的大熊山区域为蚩尤出生地及与黄帝等北方部落征战的大本营根据地。安化县梅山文化专家陈首涛的研究成果表明:安化思游区域留下了部分与蚩尤有关的史料、遗存和风俗,该地地名以“蚩尤”而命。后来,因避讳而改成谐音“思游”,一直沿用至今。蚩尤部落联盟为了战争的需要引进优良马种并大量繁殖,以供运输和骑兵作战之需。此为安化及古梅山地区养马的起始阶段。在安化置县(年)以前,这里地域荒野,人丁横蛮,不服当时朝廷的管制,分庭抗礼,谑称“梅山峒蛮”。
梅山主要包括安化、新化、冷水江、邵阳、隆回等地,其中安化为梅山中心。土著居民多为苗、瑶、侗族,他们为了自身生存和生活所需,不得不与外界尤其是生产力发达的中原地区通商贸易,用本地的茶叶、桐油、茶油等特产与中原及沿海地区交换食盐、布匹等生活日用品。而当时商品最便利的运输工具是马匹。宋神宗年间,朝廷派军镇压梅山南蛮,大小战事数百起。梅山人民一次次用步兵和骑兵粉碎了朝廷的镇压,马匹在战时大多服务于战事。朝廷最后一次杀梅山人余众,血流成河,梅山土著居民几乎全迁湘西、贵州等地,马匹也随之迁移。明朝初期,洪武帝“血洗湖广”,省内繁华地区的居民纷纷迁往深山老林的梅山地区,而迁来者鲜用马匹工具,致使梅山马匹的数量日渐减少,马帮进入低谷时期。后来,随着茶马古道的形成,马帮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安化茶马古道风景区景点!!!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