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
年第9期总第18期
什么叫亚健康状态?通俗的讲亚健康状态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大,各阶层的劳动者,特别是白领阶层,工作时精神高度紧张、集中,常常数小时甚至十几小时连续工作,平时活动余地少,不注意身体锻炼,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种种不适,如情绪低落、心情烦躁、忧郁焦虑、胸闷心悸、失眠健忘、精神不振、疲乏无力、腰背酸痛、易感疾病等,医院检查又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这种状态即为“亚健康状态”。
处于这种状态,机体虽无明显疾病,却呈现出活力降低、反应能力减退、适应能力下降,也就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各种患病的危险因素,具有发生某种疾病的高危倾向。
专业的讲:亚健康是指既非健康又非疾病的一种状态,所以又叫亚健康状态。进一步讲,健康是一种状态,疾病是一种状态,亚健康是处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渐进状态。
相关链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概念确定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
亚健康占多大比例?
近年统计:我国目前70%的成人处于亚健康状态,15%处于疾病状态,只有15%处于健康状态。白领阶层是亚健康的主要人群,其中85%以上处于亚健康状态。
怎么能有这么多呢?
全国还不得有将近十亿人亚健康啊?!这个确实是这样,这要从亚健康的概念和医学模式来分析。亚健康是一种状态再次强调是一种状态。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状态。疾病好理解。健康则需满足一下条件:没有疾病、没有虚弱、心理上(精神上)处于完满状态、与社会适应上也处于完满状态。实际上能达到这个条件的人真的不多,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的有点问题。或心理层次、或社会层次、或身体层次(可又没到疾病程度),或有其一,或兼而有之,这就是亚健康状态。
从医学模式来看,已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已不再单纯研究躯体疾病,还研究心理(精神)变化、与社会融洽和谐的适应性。这样一来范围就大多了。覆盖的人群也就多了。
亚健康的原因有哪些?
概括的讲有以下:
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个体因素:饮食、生活习惯、运动方式
遗传因素
中医对亚健康如何认识?
中医对亚健康早有认识,2千多年以前的内经时代就认识到精神心理变化会导致非健康的状态,并提出著名的“治未病”理念,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发展到今天中医对亚健康的认识已经比较全面,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阴阳学说、情志理论等多方面进行研究。中医有哪些措施针对亚健康?
中医干预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气功、药膳、针灸、推拿以及药物治疗。我们举几个发生率较高的类型来说。
据现有资料分析,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中,共有9种中医体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特禀质、气郁质、平和质)。其中出现率最高的是气虚质,约占40%,其次是痰湿质,约占30%,气郁质约占20%。
从年龄阶段分布来看:气虚质在小于20岁年龄组和大于60年龄组均超过55%以上,痰湿质分布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在41--50岁龄组到达高峰,约占45%,与其发病倾向一致。气郁质出现率虽然不比上述2个类型,甚至不如其他类型多,但在30--40岁年龄段出现最多,且有增加趋势,这是由于处于该年龄段人们长期受工作、家庭等多方压力,加上当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压力过大,因而较易表现出以心身疲惫为主要特征的气郁体质。
气虚质
临床特征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环境起居调摄:热则耗气,夏当避暑;冬当避寒,以防感冒;避免过劳伤正气。
体育锻炼:起居宜柔缓,不宜剧烈运动以防耗气,应散步、慢跑、打太极、五禽戏等。
精神调适:气虚之人多神疲乏力、四肢酸懒,应清净养藏,祛除杂念,不躁动,少思虑。
饮食调理:常吃益气健脾食物,如薏米、糯米、小米、大麦、山药、土豆、大枣、香菇、鸡肉、牛肉、青鱼等。
注意事项:忌食萝卜等耗气食物。
痰湿质
临床特征
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粘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粘,胸闷,痰多,口粘腻或甜,喜食肥甘甜粘,苔腻,脉滑。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发病倾向:易患高粘高脂血症、高血压病、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环境起居调摄:远离潮湿;阴雨季避湿邪侵袭;多户外活动;穿透气散湿的棉衣;常晒太阳。
体育锻炼:身重易倦,应长期坚持锻炼,如散步、慢跑、球类、武术、八段锦及舞蹈等。活动量应逐渐增强,让疏松的皮肉逐渐坚固致密。
精神调适:易神疲困顿,要多参加各种活动,多听轻松的音乐,以动养神。
饮食调理:少吃甜腻油腻,少喝酒勿过饱。多食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清淡食物,如白萝卜、葱、姜、白果、红小豆等。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肥甘厚味。
气郁质
临床特征
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
发病倾向:易患失眠、神经衰弱、脏燥、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差:不适应阴雨天气。
环境起居调摄:室内常通风,装修宜明快亮丽。阴雨天调节好情绪。
体育锻炼:宜动不宜静,多跑步、爬山、武术、游泳等以流通气血。
精神调适:“喜胜忧”,要主动寻找快乐,常看喜剧、励志剧、听相声,勿看悲苦剧。多听轻松开朗音乐,多社交活动以开朗豁达。
饮食调理:多吃行气食物,如佛手、橙子、柑皮、荞麦、韭菜、茴香菜、大蒜、刀豆等。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忌烟酒。
编辑:天津市中医药管理局马杰
供稿:天津中医院汤毅
天津健康教育中心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