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听听她百灵鸟般的声音
罗艳群,安化县政协文教卫体委主任。在安化,她的名字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电视里,大型文艺活动现场,寻常百姓家的婚宴酒宴上,到处可以看到她靓丽的身影,听到她百灵鸟般的歌声,感受到她幽默风趣的语言魅力。她集智慧美貌于一体,融修养学识于一身,随和亲切,温柔善良。她,是大家心目中接地气的女神。上得厅堂
年9月马路镇龙泉洞广场舞邀请赛,罗艳群作为县文化局领导和评委的双重身份作亚轴发言,但她纯正的安化方言和原汁原味的本土山歌《壁上的咸鱼挂脱了鳃》把活动的气氛再次推向了高潮。在大家一声又一声强烈地要求再来一首时,她抱歉地解释:自己刚刚做了阑尾切除手术,还在修复期,以后有机会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一定要唱了一首又一首,直到大家听厌为止。那次大赛让她成为了全县农民兄弟姐妹心目中的偶像。
今年6月的一个中午,罗艳群正顶着烈日站在路边等公车上班,一辆红色小车在她跟前停了下来,一名二十多岁的女子喊罗老师上车。罗艳群上车之后努力在记忆里一顿搜索,没有一星半点这位女子的印象。女孩子笑着说:“罗老师你肯定不认识我,但我认识你。马路口龙泉洞广场舞比赛,我妈妈参加了,我那时就认识你了。你长得很美,说话有趣,唱歌好听。我们那儿的人都特别喜欢你。”罗艳群在网上把这事分享给朋友,她美美地说:“冯巩说他是全国中老年妇女的偶像,我一直以为自己顶多是安化中老年男人的偶像,没想到安化的女人也这么喜欢我啊!哈哈。”
罗艳群自幼口齿伶俐,有很强的表演天赋。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正是农村群众文艺生活最丰富的时候,公社、大队经常举办各种文艺汇演,还不时有县区级组织的巡回演出。小小年纪的罗艳群是舞台上最受欢迎的小明星。讲故事,绘声绘色;唱歌,婉转动听;跳舞,姿态优美……
罗艳群的表演天赋遗传自他的父亲罗桂初。罗桂初是个农民,没上过几年学,但弹拉说唱样样全,是杨林公社的文艺活跃分子,经常在当地的花鼓戏中出演三花子一类活泼滑稽的丑角。罗艳群曾问父亲为什么不塑造一些正面的英俊小生或者英雄形象,害得她常被别人称为:“丁拐儿的女儿”、“三花子的女儿”。罗桂初一本正经地告诉她,在舞台上表演,最需要功夫的就是丑角。不仅要嘴功要表情还要身手,那不是一般人能演得了的角色。而且这是一类一出场就令人精神振奋的角色,是最受人欢迎的。只要他们一上场,掌声就雷动起来。罗艳群说,我不演丑角,我要演美女,我一定也能一上台就让掌声雷动起来。
果然,青出于蓝胜于蓝。从小学到高中,到大学,到参加工作,罗艳群真正如安化籍艺术家刘蔚然送她的工笔画《牡丹》上的题词一样:艳冠群芳。她在全省各类演讲比赛中获奖无数。不仅实现了以美征服观众的梦想,还将父亲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融进自己主持的节目中,让节目更接地气,更具地方特色。她不仅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丰厚的生活阅历,她更有着对受众群体了如指掌的判断。她深谙到哪座山里唱哪支歌的道理。她会说十多种安化地方方言,到哪个乡镇举办活动,她就用哪一种语言与大家交流,还能信手掂来许多有关这个地方的笑话和典故,随口哼出这个地方的几句山歌小调。她的双休日程总是排得满满的。刚在安化青年歌手大奖赛现场当评委评完选手们的表现,立马又赶到一婚宴席上祝新郎新娘百年好合,刚刚陪着外来的客人在茶马古道了解安化黑茶远古的历史,转眼又在打三朝的朋友家卖力吆喝:“一打屁股手要轻,恭贺X府喜盈门。二打屁股力要添,宝宝长大中状元……”
在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舞台,罗艳群同样让人刮目。她曾与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李兵共同主持安化黑茶文艺展演;她曾受县政协和县经促会的委派,前往四川成都,协助白沙溪茶厂义卖黑茶、赈灾雅安;她曾在中国农民艺术节上奉献自己作词作曲和编导的《安化千两茶采茶号子》;她曾策划并担纲主持安化县首届黑茶文物鉴赏活动……率真的性格、端庄的仪表,幽默的语言,机警的应变能力,让她收获了一拨又一拨忠实粉丝。
下得厨房
生活中,罗艳群是标准的贤妻良母,她心灵手巧,烧得一手好菜,会做点心、会打擂茶、会包粽子,会做N种不同材质的粑粑。她把厨房当成另一个舞台,在这里,她指挥油盐柴米酱醋,奏响锅碗瓢盆,把平凡的生活烹饪成一首歌。
所有的厨具,都是她的道具。用筲箕装菜,她会吟诵父亲教她的顺口溜:“不声不气,得一筲箕。筲箕挂起,余钱陈米;筲箕摊起,添财添喜。”冲泡天尖茶招待客人,她会念童谣:“天尖好,天尖香,王母娘娘点嫁妆,红木箱,檀木箱,喝到外孙当郡王。”端午节和姐妹们一起包粽子,她会出谜语:“珍珠白姑娘,许配竹叶郎,穿衣去洗澡,脱衣上牙床。”……
罗艳群的QQ空间里,除了文史资料整理、工作调研等工作内容,晒美食的篇章不少。照着菜谱画瓢而成的涮羊肉,用芭蕉叶包出来的粽子,揉进了鲜茶叶的水肉子粑粑,小火温烤出来的小河鱼,被水果点辍得五颜六色的糕点……看得人垂涎三尺,满口生津。
结婚27年,罗艳群没有在县城过过一个除夕夜,而是顶风冒雪走几十里山路回杨家仑,为公婆奉上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在烟熏火燎的灶屋里,她像田螺姑娘,用爱、用心把饭菜做得色香味俱全。
年以前,婆家没有通电,更没有电视,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的罗艳群就在煤油灯下,在火坑旁,举行自己的除夕联欢晚会。她时而是倪萍,时而是赵忠祥,时而成了宋丹丹,时而又成了冯巩,把一家老小逗得捧腹大笑。将亮着煤油灯和蔸公火的灶屋变成了快乐大本营。那是罗艳群送给公婆的另一份饕餮大餐。
杨家仑上的人都羡慕杨家两位老人,娶个搞工作的媳妇,还这么能干孝顺,上得厅堂,也下得厨房。
前些日子,县城发生了命案,一女子被丈夫杀死并藏尸床底。大家感慨万千时,罗艳群冷不丁蹦出一句:无论我做了什么错事,我们家杨长春肯定舍不得杀掉我。杀了我,谁给他做饭炒菜?就算有,有我做的这么好吃吗?
有一次,一位远方的老板来安化投资,罗艳群负责接待工作。在回去的时候,跟别人感叹:我以为这辈子都没有遗憾了,原来还有,我缺少一个罗艳群这样高素质的老婆。哪怕是情人。别人把这话当笑话说给罗艳群听,她哈哈大笑:“幸亏他没尝过我做的菜,不然会更遗憾。”
当得棉袄
尽管已经小有名气,尽管早已为妻为母,在父母跟前年近半百的罗艳群永远是娇气的小女孩。她不时地温故一下父亲的当年勇,重提他用竹片和草藤为她做的小玩具,给她画的花鸟虫鱼,教她念的三句半。她对父亲的称谓除了爸爸,牙牙,还有罗桂初同志,匪兵甲。这些称谓都有典故。年,罗艳群在小淹安化三中读高中,没有伙食费了,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并在信封上工工整整地写上”罗桂初同志收”。回家取钱时,父亲很不高兴地问她:“我是你牙,怎么能称我为同志呢?”罗艳群解释:“信封上写某某同志收是写给邮递员看的,表示尊重。父亲说:“未必牙就不是尊重?牙还比不上同志?世界上有这么多同志,为什么你只向我这个同志要钱?”从此,只要父亲不听她的话,她就郑重地称呼他:“罗桂初同志”。前年,罗艳群创作的歌曲《月亮谣》获得益阳市三周文艺提名奖,得了元奖金,她想带父亲上街买双好皮鞋,父亲怕花费女儿的钱,不肯去,她先是软语相劝:牙牙去啰,穿了乖的呢,穿了乖,心情好身体就很健康,就长生不老的呢。父亲再不听劝她就大喝一声:“罗桂初同志,你今天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罗桂初同志只得乖乖地跟女儿去了商场。买下一双四百多元的蜘蛛王皮鞋后,罗艳群笑眯眯地问父亲:牙牙,新鞋子穿了舒服吗?父亲满足地笑笑又狠狠地横了她一眼:“一只脚两百多块钱,还能不舒服?”
匪兵甲是父亲小学四年级去芦山完小演歌剧《刘胡兰》时扮演的一个角色。只有四句台词:“东张西望,混进村庄,抓到共党,回去领赏。”罗艳群用《智取威虎山》杨子荣的唱腔演唱时,被父亲批评:“这四句要很阴险地唱出来。”父亲扯开嗓子进入角色,慈祥的眼神立马变得阴险狡诈。
罗艳群哈哈大笑:说老爸你像赵本山一样,一身的艺术细菌呢!
罗艳群对长辈的这份体贴和孝顺不仅体现在自己的亲人身上,对待其他人,也是如此。
年3月,省总女工部请西安医科大61岁的老教授李秀云女士来安化给女职工讲女性健康知识。当时在教育局工作的罗艳群负责每天把教授从总工会招待所接到授课地点,授课完毕又送回招待所。有一次去东坪完小授课时,罗艳群发现李教授的双腿在发抖。原来李教授住的房间里没空调,晚上睡不热,老寒腿患了。罗艳群赶紧请人为教授生了一盆碳火。下课的时候已是晚上九点半,把教授送回住所后,罗艳群又坐慢慢游回到家里把准备送给爸妈的一床新电热毯连同电源插座送到李教授的房间。李教授高兴得象个孩子:“哎呀,我真笨,我怎么就没想到买个电热毯呢?”十天后,李教授回省城了,临走时托人把电热毯还给了罗艳群,还有一封信:小罗,谢谢您的电热毯,让我度过了比较寒冷的安化之行。您的关爱,您的热情,你的美丽,我会带走,带进我另一个课堂,带进我的心里……
年10月,任政协文教卫体委兼文史委主任的罗艳群到文溪村搞调研,她请文溪村十多名老人座谈,听他们讲文溪的典故、名人、传说,唱文溪老歌。老人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别人讲时争着讲,别人唱时专挑刺。罗艳群温柔地哄着他们:“不急,轮流来,反正我们有时间,不听完大家的故事和歌今天我保证不走。”85岁的谌玉坤眼睛看不清东西,但记性特别好,把自己家传的一部30多页的《传家宝》完整地背了下来。活动结束后罗艳群小心地扶着老人,把他送回半山坡上的家。谌玉坤很感动,将精心保存的《传家宝》拿出来给罗艳群看。书是谌玉坤老人一笔一划抄的,字迹非常漂亮。罗艳群用手机一页一页拍下来,再把书还给老人。老人问,你都抄下来了?罗艳群说我都抄下来了。老人说你厉害啊,我抄了一个多月才抄完,你十几分钟就抄完了。罗艳群说你抄得慢些你一边抄一边记,你背得啊!我抄得快些我背不得啊,我当不得你老人家呢。老人受到表扬开心极了,对她说:“我还有一样宝贝,很值钱的,是个古物,有四百多年历史了,祖上留传下来的,你帮我看看。”他摸索着领罗艳群到楼上,翻出一张很陈旧的桌子。说他的重孙子一直想拿走他没有肯。罗艳群仔细看了那张桌子,式样确实与现在的桌子不同,但有一个抽屉坏了,桌面也有些破损,估计价值不是很大。但她还是跟老人说,你好好保存着,这是传家宝,不能卖出去。
一个星期后,罗艳群给文溪村十几位老人每人冲洗了一张十寸合影,并托人送到了他们的手中。半个月后,她接到玉坤老人的电话,说那个桌子他想送给她。罗艳群大吃一惊:“您为什么愿意把那么宝贵的东西送给我?”老人说:“你是我遇到的最和气最好的领导,我就想送给你。”
罗艳群没有接受老人的赠物,但她特别感动。虽然那张桌子并不值多少钱,但在老人心中是无价之宝。他连自己的重孙子都不愿意给,却愿意给萍水相逢的她,那是一份多大的信任与肯定啊!
做得女王
年情人节,罗艳群收到小儿子杨高和女朋友罗寒送上的一束百合。在杨高和罗寒的心目中,她是他们的老情人,是永远的女王。
杨高不是罗艳群的亲生儿子,是丈夫杨长春大弟弟杨海清的孩子。年,杨海清生病去世,妻子改嫁,把刚刚三个月大的杨高托付给了罗艳群。罗艳群的日志里,有一封写给二十岁生日的杨高的信,点击率数万,被多家刊物转载。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我永远不会忘记你7岁第一次叫我‘妈妈’的情景。其实,我本没奢望要你叫我‘妈妈’,我一直觉得,只要你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怎么称呼我都无所谓。直到你上一年级的那年,遇到一道作业:请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我们在祖国的怀抱里幸福成长’这句话的理解。大你8个月的淼哥哥为了形象地解释这句话,欢快地蹦到坐在沙发上的爸爸的腿上,双手搂着爸爸的脖子脸贴着爸爸的脸说:‘高,你看,我这就是在爸爸的怀抱里幸福成长。’你随即低下了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我和你伯伯立刻意识到淼哥对你无意的伤害,也意识到了‘爸爸妈妈’的称呼在一个孩子心目中的神圣。我感到心痛,愧疚。我抱起你,帮你擦去眼角的泪花,说:高儿,以后,你叫二伯伯爸爸叫二伯娘妈妈,爸爸妈妈的怀抱永远都对你敞开着。我们会让你和淼哥哥一起幸福成长。你看着我,点点头,眼里闪着欣喜的泪花。”这个细节,像一颗催泪弹,触动过无数人心底最柔软的神经。
结婚是两个家庭的结合,意味着责任和义务的翻倍。作为各自家庭中唯一跳出龙门的一员,罗艳群和丈夫不仅要担负起送弟弟妹妹们读书、帮他们完婚的责任,还要承担老人们生病住院的全部医疗费用,接济经济困难的兄弟姐妹,要当他们的咨询师、调解员,还要在生活的巨浪将他们卷入谷底的时候,把他们一个个拉上岸。年罗艳群的弟弟生病离世,弟媳改嫁,7岁的侄女潇玲又成了她的家庭成员。
为抚养三个孩子,罗艳群精打细算,从不敢乱花一分钱。作为公众人物,20多年来,她没有买过一件高档衣服,更没买过高档化妆品和首饰。比起生活上的负担,教育更让她操碎了心。孩子们生日,她无论再忙也要写一封信,教育他们要重视亲情,要孝顺长辈,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小儿子杨高曾记恨生母改嫁后很少来看他,罗艳群多次劝导,要他理解生母的难处,最终化解了他和生母之间的矛盾。如今,罗艳群的大家庭中又多了一个孩子。那就是杨高同母异父的妹妹,兄妹感情特别好。远在德国的杨淼,因为时差与家里联系起来很不方便,但罗艳群会及时提醒他,家里哪个要生日了,哪个要结婚了,哪个要生小孩了,要他打电话或上网表示庆祝。她告诉儿子,无论他到哪儿,都不能忘记了家里的亲人。在她的悉心教育下,三个孩子都明礼懂事,品学兼优。如今,杨高和潇玲都已长大成人,且能自食其力。杨淼在德国攻读研究生。
无论生活多么艰难,罗艳群都乐观开朗地应对。她的付出收获了孩子们对她女王般的尊敬和爱。她爱吃的东西,她的生日,家人都牢记于心;她回哪个家,哪个家就是大家庭聚会的中心。近些年,孩子长大,生活条件慢慢好了,丈夫杨长春买了一辆车,专程接送经常骑自行车奔波的女王上下班。
事业上罗艳群也堪称女王。少年时她的理想是考上理想的大学成为一名英语翻译。但年参加高考以3分之差落榜,家里无钱供她复读,她在乡里当了民办老师。之后,一边工作,一边坚持学习。年,儿子杨淼满周岁时,罗艳群终于圆了大学梦,考上了娄底师专外语系,成为了一名妈妈大学生。3年后,被学校评为优秀毕业生的她本可以走向大城市,实现她少年时的梦想。可为了孩子为了一心一意支持她和爱她的丈夫,她回到了家乡,继续着她的英语教学生涯,直到年成功应聘到县教育电视台。
从县教育电视台主持人、县教育局女工主任,到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到县政协文教卫体委主任,在每一个岗位上,罗艳群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她能歌善舞,多才多艺。年创作的歌曲《安化千两茶踩茶号子》在中国首届农民艺术节和香港国际茶博会上展演,并获得“欢乐潇湘”群众文艺汇演一等奖;年作词作曲的《月亮谣》获湖南省第二届湘人湘歌大赛新作品奖和优秀演唱奖并获益阳市首届“三周”文艺奖提名奖;年全省政协系统“忠实履职,奉献湖南”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县里高规格的晚会,离不开她的策划、参与;重量级人物来安,她是必不可少的接待员。她不喝酒,不打牌,但她能用良好的综合素养和优美的歌声收获客人的好评。她是安化首批义工,每次公益活动,她都积极参与,协助策划、组织或主持。她还是义工形象大使,光彩照人的照片被登在义工宣传册封面。她文字功底深厚。撰写的多篇人物通讯、提案追踪、梅山文化探源在《品读安化》等刊物上发表。她收集整理的地方山歌、地方传说、地方人物志、地名溯源有数百篇,全放在QQ空间与人共享。
食人间烟火,享人生百态,有温度,接地气,该雅时雅,该俗时俗,该公时公,该私时私。这就是罗艳群。第三届中国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活动开幕在即,担纲活动策划组组长的她正紧锣密鼓地张罗大小事宜,到时,来自全国各地的茶企商贾都将领略到她独特的美丽。
编辑整理
邓迪波
品味安化
蒋英姿赞赏